在没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前,机缘巧合在微博上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海报和宣传语,极具民国风情的海报底角写着八个字——
讲个笑话,你可别哭。
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我觉得用这八个字概括当下的心情再贴切不过。
这个故事发生在1942年,讲述了在一个偏远的乡村小学里,一位教育部的特派员即将抵达巡视,四个老师为隐瞒将挑水的驴作为乡村小学的第五个老师上报从而获取工作经费一事从而做出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动。
想靠奖学金吸引学生入学却没有经费,假借着虚构出来的老师报着工资来养驴,同时又暗暗以此来行己之便。奈何他们好像真的有那么一股聚在一起“团结乐观奋斗”求改变的精神气儿,打着要改变农村人“贪愚弱私”的改革旗号,哪怕奉献出月工资也在所不辞。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边厢驴棚起火,那边迟到了一个月的电报宣告了特派员不日将抵的“噩耗”。小姑娘孙佳拼了命救火,在劝阻中气急说出了要揭露众人吃空饷的一席话。只是手忙脚乱之后驴棚终究在孙校长最后一句“听我指令”下烧起了冲天大火,那么特派员究竟会否发现事实的真相呢?
电影开映十分钟,我以为这是一部讽刺存在于各行各业中的“吃空饷”的电影。上演一出阴错阳差啼笑皆非的戏码,最后乡村教师们深刻检讨错误,上级也明白了个中苦衷拨下经费,就此其乐融融地画下圆满的句号。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
谎言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用一个乡野铜匠瞒过了目不识丁的特派员还要接着欺骗美国金主,于是同样难脱责咎的特派员威逼利诱着众人,一同上演这出荒诞大戏。支离破碎的人心阴暗面终于暴露,矛盾而激烈的戏剧冲突直叫人感叹这复杂的世间现实。
信誓旦旦地说着只自己了解张一曼单纯本心的裴魁山可以在一夜之间忘却她娇憨地撒着蒜皮说着喜欢下雪的模样,直指对方鼻子骂着婊子;同样就可以忘记当时愿意把工资贡献出来的那个赤忱的自己。我信他爱过这个女人,只不过在发现无法拥有她之后即刻转变,因为之前的笃定非但没有讨回佳人芳心反而打响了自己的脸,索性向利益靠齐。在混乱的婚礼现场中仍直朝着案台上的一万美金而去,这赤裸裸的贪欲叫人心惊又了然。再想起他对于在其他工作中遭受到“吃回扣”指责时的愤懑,两相对比之下更显得悲哀。
看似温和慈蔼的老校长一心想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在每一件事情突如其来时表现得临危不乱,甚至每每在事情即将败露时灵光乍现地化险为夷。从一开始骗铜匠冒充根本不存在的老师,到最后请求亲生女儿扮演铜匠的妻子以摆脱困境,他不断地说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用谎言编织了一个精妙的网,将破绽百出的地方塞了个严实。即便他所渴望的目标与信仰是高尚的,却还是疏忽了这样一个致命之处——
谎言终究还是谎言。
孙佳离去前说她还是不明白,而老校长只是摸了摸她的头告诉她说过去的都过去了,却得到了女儿一句如果过去的都过去了,那以后只会更糟的回应。
也许直到最后校长都没有明白过,他做的一切从一开始就错了。就像开场前的那场驴棚大火。他拿着几张棉被去救火一样。
周铁男的改变叫人唏嘘,同时又真实得让人感慨。从一个大胆热血仗义执言的男青年到唯唯诺诺惟命是从的懦夫,他只用了一颗子弹的时间。目睹张一曼即将被护卫队长强奸那一瞬下意识操起又放下的瓦瓮,将他的纠结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恳求孙佳为大局假扮家属,又在得知即将假戏真做时无奈地垂下眼帘。他大概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男青年。曾经仗义地挡在一曼和孙佳面前的他,是真的;曾经开心地与一曼调侃,笨拙地向孙佳学舞的他,是真的;最后站在院子前,呆呆地注视着孙佳坐着的马车渐渐远去的他,也是真的。
那些五颜六色的彩球沿着山坡滚下时,真叫人动容。
能如何苛责他呢?
他不过只是,没有想象中勇敢而已。
而整部片都撩人心弦的张一曼,纯真又妩媚,自由而自私。
我喜欢她坐在屋后剥蒜唱歌的场景,单纯,无辜又迷人。
她默默地听完了裴魁山对她的真情告白,却又不假思索地加以拒绝,因为她是向往自由的。
那么,她爱上了那个铜匠吗?
大概有人要说,她在铜匠分别的歌声中驻足停留,又为他削下了几缕青丝以事留念,而再次重逢时的恶语相向,不过是危难临头时不得已而为之的违心之言。难道这不足以说明什么吗?
可我依然觉得答案是否定的。
她憧憬向往着一份完美的爱情。房间里张贴着的情人相拥的海报,梳妆台前摆着的穿着白纱礼服的照片相框,甚至在癫狂之后依然捧着油菜花偷偷进入典礼现场,在混乱中仍心心念念着婚礼还没有结束。
她只不过是自始至终都在盼望着有那样一个人,她的情郎,有一天会跨越一切艰难险阻,弹着吉他,敲响她的心房。
而那个人不是裴魁山,也不会是那个铜匠。就连她自己都不知道那个人是谁。
她只是爱上了能够肆无忌惮去爱的感觉。
她将别人的心绪拨起涟漪后又毫不怀念地转身离去,自由而自私,可爱又可恨,竟又让人无比地神往。
贪,愚,弱,私,当真只会在农村出现吗?答案昭然若揭,于是这样的矛盾显得更加讽刺。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人性的弱点,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只待一条导火索就可以点燃。
美国慈善家还没到来之前的那一幕,无疑是整部影片矛盾最为激化,冲突最为明显的一个场景。当伪装的假面被撕下,每个人真实的内心都被摊开了来在光天化日之下展示。尝到了甜头想要彻底摆脱过去生活的铜匠和他凶神恶煞撒泼犯浑的妻子;明知由于自己能力不足已犯下错误却仍破罐破摔伪装到底的特派员;自始至终坚持着自己的准则却最终妥协于残酷现实的孙佳,人世间的千姿百态就这样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难道正义就总是迟到,理想终究敌不过现实吗?
影片的末尾,当一切闹剧戛然而止告一段落,三民小学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新一个学期又要开始了。老师们聚在教室里,老校长伸出了手说,咱们来聚聚气儿。
咦,一曼呢?
门外传来的枪声说明了一切。
最后的镜头给到了张一曼的房间里,床上整整齐齐摆着的四套未曾动过的校服,鲜艳如初。
只有她一个人穿上过那一套校服,在被剃了头发了疯之后,就再没换下。
她从未正面说过她来到这里的前因后果,却好像是最在乎这个信念的人。
只可惜那张喜乐融融的合影,从未存在过,只存在于她穷途末路时的幻想中。
到这里,张一曼究竟疯了没有,已经不再重要了。
总有认为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人。
可也许那只是一场幻梦,只有你自己不愿意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