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伟涛(微信公众号 寸进社 ,敬请关注)
去电影院看了《百鸟朝凤》。
不为别的,因为8岁的女儿在学唢呐,好不容易有个讲唢呐艺人的电影,必须去熏陶一下。
确实挺感人,女儿哭了好几次,我也几度眼含热泪。
上网搜评论,基本都在说匠人精神,艺术传承之类的,作为一个曾经的创业者,现在还在寻找方向的人来说,觉得这种评论好像不太对。
从故事上说,《百鸟朝凤》讲的,就是一个创业失败者的典型案例!
1.为什么要创业?
游天鸣学唢呐,是被父亲逼的,自己不想学,是父亲为了实现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中途想放弃时,怕让父亲失望,又回去继续学了。可以说,游天鸣学唢呐,是被武力和道德所逼迫的,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很多人在创业时,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创业。很多人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并不是为了实现什么梦想。所谓的证明自己,只是一个说辞罢了。
如果你发现一个牛逼的市场机会,在这个时候不创业就会后悔一辈子,那就去创业吧。如果为了创业而在苦苦的寻找方向,不断尝试新的创业方向,最好还是趁早收摊。如果只是眼红别人成功后的鲜衣怒马而创业,建议也趁早收摊。如果只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创业,更建议趁早收摊。
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绝大部分都是要失败的。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想想能让你坚持下去的会是什么东西。如果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很容易会放弃。
2.产品研发周期太长
游天鸣用芦苇在河里吸水的场景,相信很多人都会印象深刻。那么小的孩子,在别人家里学一门手艺,忙时干活,闲时学艺,真的很不容易。电影一个蒙太奇就让游天鸣从小孩长成了小伙子,这其中吃过多少苦,只能我们自己去想像了。
游天鸣拜师时10岁(虚报到13岁),当时大家对唢呐匠尊崇有加,出活时“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在前面跪上一片”,有人为了能请唢呐匠吹一次《百鸟朝凤》而苦苦哀求。到他自立门户时,25岁(母亲在说用妹妹给他换亲时说的),也就是说学习了15年。而这个时候,市场环境已经变了,客户不再对唢呐匠毕恭毕敬了,有的转向竞争对手洋乐队了,自己团队的小伙伴也纷纷改弦更张去城里搬砖挣钱了。
在抱怨“世道变了”了的同时,是不是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潜心研发产品当然是好的,但市场机会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你的研发周期过长,在你漫长的研发过程中,市场环境可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你辛苦研发出来的产品,可能会变得不合时宜。
投资人只所以愿意投所谓的风口,就是因为处在风口的领域,市场刚刚启动,未来的想像空间大。处在风口的创业者,一方面是容易获得投资,另一方面也容易占领比较大的市场份额。这是个指数级增长的时代,很少有产品值得以年为单位进行前期研发,先推出个简单版本,用精益创业的方法,不断迭代,随着市场的改变而改变。
3.方向错了,坚持个毛啊
游天鸣学会了《百鸟朝凤》,拉起了游家班,可惜市场环境已经天翻地覆,用户基础没了。同行都已经转型,自己还在天天擦唢呐,希望能重现旧日辉煌。
很多成功的公司,在创业过程中都因为坚持而渡过了难关,这就给很多创业者造成了幻觉,把“坚持”当成了创业法宝,苦苦厮守,希望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岂不知,人家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你可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坚持。
我几年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创业路上,方向对了,剩下的就是坚持》。坚持的前提一定是方向是否正确,否则只会南辕北辙。在考虑要不要坚持的时候,要神游物外,想一下:如果是现在,我还会创业做这个吗?如果当初开始创业时,能预料到今天的情况,我还会创业做这个吗?客观的回答这两个问题,可能就能判断出是否值得坚持。游天鸣的父亲在15年前如果能预料到今天的场景,估计怎么也不会逼着孩子去学唢呐。
一项产品,即使获得行业内的认识,但用户需求变了,或者市场上有更好的替代性产品了,你再坚持原来的方向,也只是敝帚自珍、抱残守缺了。这个时候,就不要再讲什么坚持梦想、工匠精神了,这种坚持是没有意义了,只是在白白的消费时间和金钱。如果像焦三爷说的“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是吹给自己听的”,那就别抱怨世道变了。创业不能自嗨,要让用户嗨起来。
《百鸟朝凤》的结尾中,游天鸣被县文化局录像,申请非特质文化遗产,这不能当成辉煌的结尾,这更像一个墓志铭。更像是一个创业者在失败之后,写的辛酸回忆录,这种故事,我们看过很多,可是,又有个毛用?
【题外话】说说所谓民族文化的传承
经常看到有人打着文化传承的名义,守着过去的东西不放。
我支持文化传承,时代变化太快,一些商业化不够的东西面临失传,确实令人痛心。但我反对抱残守缺,反对死守。
需要传承的东西太多了,我小时候在村子里生活,地方戏、露天电影、说书的、耍猴的、耍把戏的……还有打铁的、补锅的、修表的、修鞋的、编席的……哪一项手艺不是面临失传?
真的都需要传承吗?
社会在进步,很多都是被自然淘汰的,并不是有坏人故意去破坏。这种自然的淘汰,岂是能够靠梦想、靠坚持去传承的?
相声前些年都快没了,出了个郭德刚,一下子又冒出一堆青年相声演员,当然还有一堆青年相声粉丝。这是创新的力量,重新让一项艺术焕发出了生命力。年轻的粉丝,就是一项艺术的群众基础,没了基础,再好的艺术也是空中楼阁。
京剧,虽然被捧到了“国粹”的地方,又能怎样?不还是没几个人听吗?很早以前,曾经有人提用英语喝京剧,我还听到过有名家用英语唱 Susan left Hong Tong county,结果怎么样?创新的方向错了,不可能成功嘛。但这至少是一种尝试,而不是死守,虽然失败了,仍然值得鼓励。
当一项民族文化需要考虑传承问题的时候,基本离消亡也不会远了,所谓的传承,也只是封存在象牙塔里。我们需要做的,是跳出传承,去思考为什么要消亡,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在新的环境下应该如何生存。
传承,不等于抱残守缺。
【题外话2】关于《百鸟朝凤》电影
电影还是不错的,非常值得一看。
除了情节本身,一边看电影,还一边给孩子讲了一些只能在电影中再看到的东西。像割麦子、拔草的场景,还有把苇子破开的工具,“青箬笠,绿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笠和簑,还有石磨、红背心、中山装等等。
无意批驳电影,电影拍的很好,只是从创业的角度来说,不认可故事中的这种抱残守缺。
本文为寸进社原创文章,搜索微信公众号“寸进社”关注,日有寸进,得寸进尺,相信美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