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会将直觉与思维方式混为一谈,对处理事情反应机敏的人往往都会认为他是思考方式很清晰、逻辑条理性强。
事实并非如此,直觉是对规律的快速反馈,思维方式则是对事物分析和阅读的大脑行为。
直觉可以通过建立心理表征来实现,属于规律的收集范畴,它是建立在人们对生活或从事的专业中对不同情况归类和分析,从而建立快速判断和找到解决途径的方法。
思维方式则是对未知领域或者是在心理表征的基础上,能不能够具备对事物阅读和分析的能力,从而决定以何种方式进行处理的机制。
直觉是一种惯性行为,是采取对某类事物进行大量有效的处理模型来建立心理表征,从而达到自身能力的提升。而思维方式则是一种能够辨别具体情况,依实际情况作出行为的能力。所以直觉适合运用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而思维方式则适用于人的生活和学习的全领域。
这样讲的话,宝宝是否会明白,就来看看思维方式到底是怎样帮助我们的。
直觉建立模型思考范围,思维方式则是突破固有思想的途径——破除隧道视野。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后,心理表征都会在不同方面有了一定的模型。好的方面是让我们可以依据经验,快速处理所遇之事。坏的方面是,一旦思考和行为方式被固定,那么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当今银行业的转型大潮依然在持续,反观中国银行业的转型历程,其实可以用失败来形容。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遵循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注定了身处社会运行纽带的金融业有一定的自身特殊情况。但作为银行界的大佬们,两眼看到国外银行转型的成功例子,于是生搬硬套开始在国内银行搞减现金高柜、建立社区银行、特色书吧银行、咖啡银行等等。
不会阅读和分析的后果,直接是银行的社区银行轰轰烈烈搞起来,却又悄悄地撤掉。网点内人满为患,骂声一片,业务流程冗长,客户体验无法提高,以客户为中心还只是在口头上。
定位不清晰,导致行动失败是必然的。但首先我们要看到,银行业大咖们是否运用了“破除隧道视野”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多是第一,拥有1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客户比起其他国家少很多,接受新生金融交易方式的过程没有过渡。
顶层设计者们只看到国外银行业在进行轻资产运行,却没有看到中国的相对中产阶层的百姓,还没有受到理性的理财教育,还达不到转型去做长尾客户经营和高端客户维护的程度。自然社区银行门可罗雀,传统门店骂声不断。
这个时候,银行业的高层还在用一个数据在说服自己:互联网上的金融交易额和人都在剧烈增加,所以我们要做互联网银行。这种对大数据的胡乱分析和运用,缺乏专业团队和职业经理人的经营下,后果是一塌糊涂。
与其拼命地“亡羊补牢”,不如在决策前做好除数据以外的分析。
不想在事后才明白问题出在那里,在事前就要做好真实数据收集,对数据的分析不能在办公室里。在《战略的智慧》一书中,作者韦尔斯一针见血指出,没有对公司基础经营情况的亲身调查,想要有一个真实的经营概况是不可能的,更谈不上如何制定战略。
柯达胶卷作为相机的必须介质,在上个世纪可谓无限风光。对市场和科技进步的一再无视,自欺欺人地在经营业绩中满足,柯达公司在2000-2002年经济衰退中经历了重大盈利损失,最终在10年困境之后,于2012年宣布破产。
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不依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决定公司经营,一切的战略决定都是在为自己掘墓。
在试错中学会学习,不会犯错,不知道正确的道路在哪。不借鉴别人的错,永远也不能快速提升自己。
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从小受到最多的教育就是:要乖,不要犯错。所以在我十岁以前都是循规蹈矩的学习生活,之所以后来为什么大家眼里的我老是在犯错,但又老是比别人成绩好,不会出什么大漏子。
感谢我那发病早、周期长的青春叛逆期,和我属于猫一样的好奇心。
越是大人和老师不允许的事,我就好奇心就越重,越想弄明白。
我甚至总结了一些经验:已经有人掉坑里了,我绝不会再往下跳;发现苗头不对,小心行事,或者赶紧刹车;错了就认错,真错了改,不是那么回事,就转到地下。
在我仅有的学生生涯里,老师们看见我就牙痒痒,但优异的成绩为我披上了保护衣,帮助我获得了不少特殊待遇。
想要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
一、多学习,积累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没有理论支撑就是瞎JB说。
二、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辩证地看待事物发展,学习分析和阅读事物的能力。
三、犯错不要紧,只要不傻到看别人掉坑里还往下跳就好。
四、作好记录,每一次犯错的记录,都是在帮助自己向正确的道路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