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看得昏昏沉沉,但不嫌长。
前段时间看了敦刻尔克,同样的暗蓝色基调,但海边的曼彻斯特这种不着边际的消沉与漫长的伤感,反而比敦刻尔克这种片刻的绝望和撕裂更让我感到心疼。
不要替他人悲哀,这会使得他更容易走出来。
很多事情,其实也都是这样。
2、读书《新物种爆炸》
飞机读物,机场随手买的。
全部都是大道理,全部都是认知升级,全部都是小米华为特斯拉。可能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会像这个时代一样需要变革者吧,我是说,看上去。
不连续性生态爆炸人工智能入侵,已经不能好好说话了。
但这本书恰当好处的警醒了我,应该说声谢谢。
3、听书《美好生活》
一本关于中产阶级诞生和变迁的书,蛮有意思。
和罗胖前段时间提到的价格区间定理有一些相似,只不过,中产阶级除了用钱来区别于工人阶级,还用时间,以及随之产生的所谓格调。而“中产阶级”和“美好生活”这两个词的彼此成就和代言,也为当代社会的消费升级营造了非常肥沃的土壤。
可能在我国,中产阶级的画像并不是很清晰,因而一系列亚文化其实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中产阶级的符号作用,比如“文艺”,比如“小清新”这些。
对我的最大启发则是,在这个无限碎片化的时代,如何去定义,每个人的美好生活?
4、读书《光的疗愈者》
接下来想重返身心灵领域开始新的研究方向,读了一本之前存档的书,慢慢找回一些感觉。
也和朋友聊到了“灵性”这个话题。
为什么我会开“工具力”这门课程?就是因为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当成了工具,而不是使用工具来为真正的自己服务。
因为掌握了某个技能四处炫耀,因为工作升职欢欣鼓舞,因为别人一句话自我陶醉,这些都很好,我也会因为很多生活中的小亮光由衷喜悦。
关键的分水岭在于,“你”是否还在?
1、五篇课程设计文章
开始试着把课程设计的整套系统输出出来,不着急,慢慢来。
教学是充满遗憾的艺术。教学设计尤是。
2、策划输出力2.0 群星闪耀时
很快输出力学院要一周年了,输出力2.0计划也慢慢浮出水面。
接下来一整个月,都会闭关专心打造新的系统。
忽然想起李欣频老师的《推翻李欣频》这本书,之前看的时候不是很欣赏书中的很多做法,认为是不守承诺、不负责任。当自己逐渐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才慢慢发现,你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在对过去的推翻,除非你的人生已经是没有任何前进的重复了。
虽然还不知道明天是什么形状,但真是很期待的吖!
1、厦门鼓浪屿的海边
2、和海蓉宝宝
3、随手买的椰汁饮料双胞胎
4、一个“豆瓣范儿”的淘宝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