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的努力和回报,常常是不成正比的?你有没有觉得你比别人还努力,但你的成效比别人差远了。那个看起来一天老在玩的人,考试成绩好,工作业绩高。到底是为什么?
我们曾经的小伙伴,当年和我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今天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差距本身在呈指数级增大,增大差距的时间也在逐步缩短。以前可能需要10年才能扩大一倍的差距,现在几乎只用3到5年的时间。因为现在资源充足,信息海量、交通发达、沟通便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
2000年的优秀毕业生去了外企和四大,土鳖去了中关村的公司;
2005年优秀毕业生去了手机巨无霸诺基亚,土鳖去了阿里巴巴;
2010年优秀毕业生都留学美国土,鳖去了BAT;
2015年优秀的毕业生都去了BAT,谁会是那群幸运的土鳖呢?
“优秀”和“土鳖”是成绩和能力的比较,但是收益似乎完全不是优秀的函数。如果说当你的“土鳖”们是幸运的选对了道路,那么你有什么方式可以重复这种人生的幸运选择呢?
为什么一个“无所事事”的朋友通过投资房地产,轻松赚到了他们成千倍工资的钱?为什么今天在他们开起来生活和工作方式不靠谱的一些人,会获得那么不错?对你来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观是不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如果社会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今天我们该相信什么?如果我们不能告诉我们的后辈努力就有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又该如何向他们解释,要不断成长和努力?
今天,大部分关于个人成长、生涯发展和人生设计的理论,都源自心理学、教育学。这些学科的视角主要是从个体出发,希望个人通过整合、学习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追求一种内在的丰盛。
而很多人期待的提升竞争力、发挥优势、快速增值等概念,却来自社会学、经济学和商业,从这个视角来看,个体在其中只不过是一个“社会原子”,个性化部分不多。更重要的是抓住趋势、利用规律、达到外在的社会成功。
这两个角度都有自己的好处,但是如果你通过个人的角度希望达到社会的成功,这中间就缺一块拼图,你不得不承认:
发挥天赋、追随热情,你一定会很幸福,但未必能改变世界;
刻意练习1万小时,你会进入心流,持续突破,但未必能成为公认的高手;
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会获得宁静,但未必能创造价值。
古典老师的《跃迁》就回答了这些问题,希望那些“土鳖”朋友们,那些诚实正直有努力的人,那些非常勤奋的年轻人,可以看完这本书,少走弯路,不再关门憋大招,理解规律,引入资源,完成自己的跨越式成长,成为真正的高手。从同一认知漆包线开始,这才是真正的公平。《跃迁》就是告诉你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
同样的努力,需要规律和趋势来放大。因此,你的努力是否之前,关键看你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只是闭门造车的话,奉劝一句:别浪费时间了,你的努力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