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泰豪创立三十周年的日子,公司的传统学习栏目“我与公司”刚好轮到我来分享。
既然机会难得,我问小伙伴们,你们想听我分享什么经验?
在“如何搞定老板”,“如何跨部门合作”,“搞定客户需要哪些话术”,“我为什么选择泰豪这家公司”等话题之外,我想想还是把能源互联网需要什么特质的人才这个问题加上。
其实所谓的“我与公司”,最终人们更多选择的还是“公司与我”,互联网+社会大背景下,装也要装出这样的雅量。
我们泰豪每年一度的新进绿色人才培训里,有一篇导读文章是林彪29岁的时候写的:
写这篇文章的人,学这篇文章的人,选读这篇文章的人,都充满着对年轻人快速成长的渴望。
简而言之:自带目标感和方法论,善于捕捉客户和领导意图,自主建立系统化思考能力,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长加速器。
但是能源互联网这个特殊的领域,明显述求的还要更多。作为能源互联网这个名词最早的探索者和见证人,几年来经过风风雨雨,觉得这个行业具备如下三个悖论性的特征导致人才匮乏:
1 跨界多元要求太高。互联网要求创新,因此年轻人成为主体,在衣食住行刀耕火种的行业框架下,理解商业模式和建立体系感相对容易,三个月成为餐饮专家并不难。但是能源领域封闭保守,专业门槛太高,一般年轻人至少需要十年才能成为中等水平的专业人才,加之需要复合背景,动不动还要国际化资本化思考,太难。所以互联网要尊重能源行业的规律,能源行业要善用互联网的方法,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
2 对手强大竞争压力太高。互联网行业强调重构,这其中有着众多的中小企业群和C端用户作为背书,虽然也很艰难但总算有棱有角。但是能源行业里面都是巨无霸,世界500强头十名的位置挤得满满的,整个行业的博士硕士都被装在国企大企业里面,跳个槽全家都有可能以死相争,代价太巨。
3 回报很大周期太长。互联网讲究快速POC然后资本推动,以空间换取时间,以资本打碎壁垒,三年不上市直接死翘翘。但是能源行业雄踞7万亿的市场,丢个十几亿下去水花都溅不出来,固然回报极大想象空间很大,但是周期太长,EBIT对金融圈来讲就是养老产品,人生三十年,等不起。
上述三大特点,应该是能源+互联网以后,互相迁就拧拧巴巴走过这几年,最大的短板,因而整个行业对落地的怀疑,信心不足,无法找到合适的专业团队,资本使用不够充分,习惯性的跪舔等等看上去令人非常纠结的特征,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那么假如命题还要继续,什么样特质的人才最应该被锻造出来呢?
优秀,应该已经包含了勤奋,聪明,自律,善解人意。在这些之外,有三种特质应该是被着力培养的:
1 具备实体生产的体系感知力后的,类IT的二进制思考能力。
单单明白这个能力是什么就足够烧脑死掉一批人的。这个能力是一种典型的二次元能力,简而言之就是物理+数学的思考能力。我经常在面试中喜欢问一个问题,你去买墓地的话从项目管理角度来讲需要哪三个步骤?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和买个房子买个车子几乎类似,只不过买墓地大多数人没有经历或者不愿意主动面对,因此答案只能靠思考而不是经验来堆积。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是要把一个事件分解成几个板块,然后给每个板块装上边际条件和条件驱动,然后再逐一增加判断语句和指针,最后成功把一个手机变成一堆二极管。这个能力的培养在所有的互联网+领域都需要被前置,但是在交通和能源这两个领域即使高亮也很难获得突破,因为专业的体系理解实在是太难。单单 一度电是如何从产生到消费掉的全过程解读,每天24小时能源体系要完成哪些生产运营任务,全国400个机场是如何调度和互通互联的,高铁的编号命名为什么这么复杂。。。此类问题要回答出来即使是几十年的经验也未必妥当,而必须是多个岗位综合轮换,管理和技术水平双高,智商和情商并发,理论深度和口头表达兼得的人,才可以勉强再去尝试用IT的架构和编程思维来实现增长性价值。此般境界,叫聪明的平方。
2 用无法摆脱的细节掌控力和无处不在的全局观构造出来的自带预判的用户体验力
我曾经问过一名95后,你最欣赏什么样的领导?答案是:格局大,有overview。然后再问你最讨厌什么样的领导:太关注细节,太龟毛。但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几名皇帝,无一不是这样的矛盾对立统一体,余下的意识到但是做不到皇帝位置的几十名牛叉的宰相名将,大体也是这个路数。其实人这个生物据说最被上帝烦的一点,就是充满了矛盾和吊诡。理论上来讲,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具备的两极分化距离越远,空间越巨大,所能包容的事物也才越多。戴笠说,没有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说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个很长定义的能力的后半段,几乎是为能源互联网这样的复杂体度身定做的:能源这个行业不缺钱,不缺技术,不缺产品,不缺平台,不缺商业模式,互联网的那一套超级致胜快速打法在这里几乎无险可守,唯一这个行业缺乏的,其实只有一样:就是用户体验力。能源这个行业基本没什么高端的服务,垄断行业的特点就是如此。能源互联网唯一的技术高点无非就是电力交易,除了这里值得囤积几百个博士搞搞算法建个lab之外,其余所有的专业点都可以被劳动密集性封装,而在用户这一侧几乎所有的行业服务都是凹点。IT出来的人经常问我,互联网发明饿了么送个外卖就改变了中国,能源互联网什么时候才能叫个外卖送个变压器?简单的类比从来都不适应这个行业,自带预判这四个字恰恰和泰豪的企业文化中的一句话相对应:满足客户需求,超越客户期望。难,但是值得去做。
3 用快速的自学能力锤炼成的多线程可换赛道的自驱工作能力
其实一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就看这个行业的风云人物都有什么样的特征。这个行业的早期几名最主要的鼓吹者和布道者,比如:刘敦南,何继江,曹寅等,其实都是靠强大的自学能力扬名立万的。其中最让我佩服的,还是何继江博士。我至今还记得2015年左右何博士是如何从低碳经济学机缘巧合切入能源互联网,感兴趣之外,花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深度研究,一年飞行120次之余还著书立说,其强大的意志力和自律性令人叹为观止,已经不是简单一个勤奋所能包容。在他的工作日历上,已经包含了当日,当周,当月,当季度,明年。。纷纷要做的事情的按照不同的进度表和精力分配在每天所要完成的部分,这种多线程的切换和组合能力的背后,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系统化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可任意更换赛道的能力,是能源互联网这样很快就要走向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所必须要储备的能力。每个创新者最后都是卫道士,当年曾经2个月做50场能源互联网演讲的曹神已经一骑绝尘去了区块链世界,与之相比还在坚守着能源行业的我辈表面上还在鼓励自己坚持就是一种伟大,实际上赛道更换无论对人还是公司最大的考验就是容错性,这一点我们虽心知肚明却总是彷徨踟躇。因为不能,所以拒绝。
如上,是我作为泰豪这样一家已经历经30年风雨,朝着更加国际化的vision奔流而去的当下,作为其觊觎未来最看重的能源互联网领域的执刀人所历历在心的肺腑之言。
关于这个话题自然还可洋洋洒洒数千字,但也可以只用一个字来回答:我。两个字的回答就是:我们。
在我职场生涯的早年,我的CEO曾经告诉过我,在你踏入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行业的最初三年,你只要做一件事就可以了:学会你领导的几乎全部优点和本事。毫无疑问领导们肯定比现在的你更适合这个行业和位置。
当然这些已经是下次分享的话题了:如何搞定你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