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
媒体报道,山东青岛大学一学生向老师请假探望患癌症姥姥未获批准,老师说“将生死置之度外投入学业”。此事外传引起轩然大波之后校方回应,已经批准该学生请假回家,同时将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并加强师德教育。
此事之所以能够迅速在社会各媒体发酵,并引发轩然大波,主要是那句“将生死置之度外”。按照老师的理解,看望不看望,其实对病人的康复是无关紧要的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该老师的“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教诲似乎也可以理解。
而在现实中,我们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不也是这样做的吗?要么诱导、要么就是强制学生放弃个人兴趣爱好、梦想;放弃强身健体;放弃追求公平正义;放弃家国情怀;放弃社会参与;也可以放弃骨肉亲情、爱情;也可以泯灭人性,甚至可以将亲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唯独不能放弃“学习”,不能放弃分数,不能放弃考大学,不能放弃金钱、地位。当人类的情感、责任、健康这些最为美好、重要的东西都被置之度外的时候,我们的教育还剩下些什么呢?教育的价值又在哪里?
这件事情的结局是板子打在了教师的身上,但是问题的根源其实在我们整个社会,如果我们不认真反思我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意义和目的,一个再严重的“师德教育”惩罚都是无济于事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回归,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