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简书,“满城尽是自律风”,让很多人越来越焦虑,是否自己活的不够自律,我的人生就会从此失去光彩呢?
这个时代正在抛弃不自律的人
自律的人活得更高级
你有多自律,就能有多远
这些文章,令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了自律的重要性,可是,更多人往往三天晒鱼两天晒网,最终,放弃了自律的人生,活的比之前还要颓废。
自律其实是个伪命题
真正厉害的人,不靠自律,而靠习惯
查尔斯·都希格在那本著名的《习惯的力量》里揭示过这个秘密。
书中所有的章节都围绕着如何掌握习惯的原理,并据此作出改变。那么习惯的原理是什么呢?
都希格提出关键的四个因素:暗示、对奖赏的渴求、惯常行为和奖赏。当一个暗示出现的时候,大脑开始期待暗示对应的结果,选择一个对应的自动化流程,做出系列反应,获得这个反应所预期的奖赏。
举个例子,有吃零食习惯的你看到一盒饼干(暗示),想象吃到它的快感(渴求),顺手从中取了一块(惯常行为),获得进食的满足感(奖赏),笑得像个两百多斤的孩子。
在这个过程里,大脑的决策是罢工的,从伸手取饼干到将饼干放进嘴里,你超标的体重数字、饼干的卡路里、你低头吃饼干那一刻瞥见的肚腩都在脑海里消失了,只剩下饼干入口前,大脑里就如潮水般涌来的愉悦感。
我们在某个时刻会跟打了鸡血一样许下类似诺言:“我一定要改掉吃零食的坏习惯!”但是一段时间后,继续抱着一包薯片边吃边说真香。
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说要“改掉”的时候犯下了错误,我们希望通过抑制让它消失。但是习惯是如此便捷好用的自动化流程,大脑不会让它消失。
你的大脑发出“不要吃!我们在减肥”的指令时,流程已经完成了,你惊讶地看着沾了油脂的手指,不敢相信自己做了什么。
又或者,你的理性在惯常行为发生之前赶到,但是几次之后,总是对渴求落空的大脑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不要吃”的禁令慢慢开始迟到,甚至缺席,然后你也这样放过了自己。
如何破除这个魔咒呢?当然是建立一个新习惯,就是当你想要靠吃东西来获取愉悦感的时候,可以换成和朋友聊天,或者出去逛街,或者读一本好书,听一段音乐,甚至出去跑步做运动。
而这些所有的事情,都建立在你是否找寻到人生的真正动机。你愿意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还是在旧习惯里过一生。
一个人真正的强大是敢于面对每一个阶段的自己。
年轻的时候,我们可能都喜欢挥霍青春,因为太年轻,可以肆无忌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随着时间的流逝,看着父母越来越老,孩子越来越大,感觉到自己身上的重担,想要成为一家之主,去撑起这个家庭,渐渐的就变得自律起来。
没有真正意义的自律,只是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已。
为了自律的自律,常常无法久远,而为了成为那样的人,从而坚持自律,才真的有可能成为那样的人!
所以,在我们参加各种早起打卡,运动打卡,自律训练营之前,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我为什么在此刻需要做这件事情?我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做代替吗?
如果问自己之后,得到了清晰的答案,那么,就去坚持吧!否则,不要太勉强自己,一天的懈怠没有关系,关键是你离目标是否又近了一步。
人生的意义,就是在每一个当下活出自己希望的样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祝福每一个间歇性发愤图强,长期性混吃等死的人,这才是人生的常态。不需要那么自律,但是一定要珍惜自己哦~
在焦虑的时代,过不焦虑的人生,我是你的朋友晨兮,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