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一系列文章取自我在2013年出版的《一个人的出版史》一书,完整说明请参阅2012年序;您可以免费下载本书简体完整版ePub或PDF,其他阅读和下载渠道则请参考介绍网页。简书版完整列表在此。
以下是「ifanr.com」網站在2011年初對我的採訪,期間談到了iPad作為數位出版平台的特性、以及潑墨書房對在這方面的想法與策略。原載於2011年3月25日「<a href='http://www.ifanr.com/37121'>跟Fred聊泼墨书房──iPad时代的数字出版</a>」。
傅瑞德是一位有著「讀者,作者,譯者,部落客,潛水人,機車旅行者」個人標籤的前Macworld雜誌總編。他是真正的蘋果用家,也經常發表關於拇指設備的評論。今年年初,他創辦了以iPad平台數字出版為基礎,旁及營銷、編輯、以及製作服務的公司潑墨書房。圍繞如何從傳統出版物跨越到數位出版物的話題,讓我們聽聽他的思考和感受。
問:iPad作為數位化的閱讀工具,它的作品應該帶有自己強烈的特徵,例如炫麗的色彩和動畫。潑墨在這方面的探索如何?####
答:其實我們所著重的,是從紙本和其他傳統媒介(影片、聲音、以期互動等等)轉換到新一代閱讀體驗的過程。
從書報、廣播、電視、網頁,我們接受資訊的媒介越來越多,但媒介傳承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書報有數百年以上的歷史,廣播電視數十年、而網頁只花了十年時間就成為閱讀主流之一,威脅到其他媒介的主導地位。
於是我們思考的是:如果用新的媒介模擬舊的方式,結果會是如何?有甚麼樣的優勢?如果有全新的資訊媒介出現,會是甚麼樣子?用閱讀機模擬紙張好讀嗎?用平板電腦看電視精彩嗎?用網頁聽廣播又如何?
經過許多思考,我們決定在攜帶式的設備,尤其是平板電腦上發展全新的閱讀體驗,而iPad只是現今在整體表現、市場接受度、以及開發的便利性上最符合我們需求的平台。至於色彩、動畫之類的特色雖然很重要,但只是附帶的優點;但既然有這些優點,我們當然希望在作品中盡情發揮。
我們最近的作品「<a href='http://bit.ly/superbandtc'>The Tour:縱貫線經典旅程</a>」就是個不錯的例子。「縱貫線」是由李宗盛、羅大佑、周華健、張震嶽四位歌手組成的團體,在2009年全球巡回演出一年之後解散,而我們的這份作品就是「縱貫線」這一年42場演唱會的記錄;其中包含圖文和影音等經過授權的內容。
這是先前已經有紙本書的作品,但我們取得內容之後,並沒有把它變成ePub格式、也不是轉成PDF檔,而是把紙書內容全部打散、加上當初因為篇幅無法容納的照片、再申請演唱MV和記錄影片的授權,以適合iPad的形式全部重新打造。
或許某些類型的書籍適合以ePub或PDF格式來數位化,因為成本相對較低、跨平台兼容性也高;但兼容性高的代價就是無法發揮各個平台的特性,只能取平台之間的最大公約數,換言之就是妥協,而妥協並不是我們想做的事。
於是,我們從頭打造的「縱貫線」也許受限於經驗、技術、以及iPad本身的條件,不敢說盡善盡美,但我們相信從閱讀的角度來說,它已經提供了過去一切媒介所沒有過的體驗,而這種體驗正是我們一切努力的目標、也是起點。
當然,這中間也有附帶的收穫,那就是「縱貫線」的舞台照片和影片,在iPad上的效果比在紙上好太多了。
問:潑墨在社群營銷方面有哪些獨到的地方?利用SNS做推廣嗎?現在的戰果如何?####
答:一開始總是辛苦的。就整體營收而言,現在是一個紙本已經往下掉落,但數位化閱讀還沒有崛起的市場;所以,目前無論是怎樣的手法,都很難讓營銷努力直接變成銷售成績(其實多年來所謂「Web 2.0」市場不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現階段的方向是這樣的:首先花一點時間,讓讀者瞭解我們在出版方面的做法(例如不走「海量書城」、不走「直接數位化」、只精選製作適合iPad表現的作品等等),也讓有規模的紙本出版者瞭解,我們和他們是站在互助、而非對立的立場。
其次,我們透過在SNS上與讀者直接溝通、並且發行免費試閱版app的方式,讓讀者認識我們、知道我們的作法、看到製作的過程、也提供直接回應意見的渠道;如果作品有缺點,我們就改進,如果有好東西可以額外提供,我們就提供。換言之,我們的每一個作品都是和讀者溝通的工具;雖然過去的媒介也多少有這樣的功能,但我們相信,這一點在網絡時代可以做得更好、更直接。
接下來,就看這樣的努力是不是能在一段時間之後看到成效了。
我們觀察了簡體中文市場一段時間,發現能在排行榜上佔據前面名次的,多半還是「以量取勝」的作品;所以預期得到我們這樣「逆勢而行」的作法還有很多硬仗要打。我們會以持續推出有趣的、與眾不同的、帶來不同閱讀體驗的作品來持續嘗試。
因為人力和預算的關係,我們在現有的SNS方面是從開設新浪和騰訊微博帳號入手,先讓大家認識我們,其次再談營銷;不過我們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已經活動了一段時間,也有一定的讀者群。
然而我們還是覺得,讀者下載的每一份作品都是一個溝通和營銷的渠道;只要讀者覺得是好作品,這個渠道就會發揮無比的作用,這才是最重要的。
問:潑墨在簡體出版方面有哪些計劃?能透露一下嗎。####
答:只要是適合的作品,我們都會推出繁簡兩種中文版本,甚至英日文版本。這是數位出版相較於紙本出版的優勢之一;過去紙本時代,即使有適當的作品,也不見得能推出其他語文版本,就算製作出來,也不一定能送到適當的市場去銷售。
但數位出版的技術、以及iTunes商店的機制,基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單一語文版本可以在全球上架,多語版本也不必擔心通路、代理、運送之類傳統上會遭遇的問題。
不過在這過程中也還是碰到過困難;例如我們的第一個作品「阿星的吐藍奔潛水遊記」,在繁體版完成之後不久就推出了簡體版,也順利上架銷售;但之後的「縱貫線」簡體試閱版,卻被蘋果以「內容與繁體版重復」而退件,後來經過申訴之後才過關。
往後,多語版本將會是一個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蘋果開啓了跨市場、跨語言出版的道路,自己又要兼當審查的裁判,然而不可能每個人都瞭解語言文化之間的微妙差異與需求,所以難免會出現這種狀況。
所以究竟要一個app同時容納多種語文呢,還是要一種語文一個版本呢?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只能隨著出版者、讀者、技術提供者、甚至審查者的改變,找到自己最好的答案。
問:周圍有很多用戶抱怨iPad上電子書的體積太大,例如一期《連線》就超過500MB,需要耗費太多Download時間。那麼,潑墨在出版時會怎樣考慮體積的問題?####
答:這是另外一個讓我們最近傷透腦筋的問題。我們的「縱貫線」完整版因為容納大量影音內容的關係,第一個測試版檔案體積高達1.3GB;後來在製作人員的努力之下,以不影響整體品質為前提,將檔案減到了1GB左右。
目前「縱貫線」當然是個特例,不過往後應該會不斷有這樣的問題發生,因為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將影音檔案大幅縮小。我們也考慮過將影片部分放上網絡,以串流播送的方式減少對iPad儲存空間的需求,但有幾個問題目前還沒有辦法妥善解決:
- 無法保證僅有購買「縱貫線」的讀者能觀賞;
- 放上網絡等同於「公開播放」,會造成授權方面的問題;
- 使用者必須在連網、而且傳送速度理想的狀況下才能觀看;
- 如果作品銷路良好,長期支持後端的播送機制與帶寬需要可觀成本。
所以,在權衡這些條件之下,我們只能暫時向讀者說聲抱歉,必須多佔用一些iPad上的空間。不過如果暫時不閱讀的話,可以暫時移除,想要觀賞、或是更新內容的時候再重新安裝,由於不必再付費,所以應該不致影響讀者權益才是。
問:潑墨將來是專注於iOS平台,還是會跨平台發展?您知道,Android的勢頭非常迅猛。####
答:我們不排除任何一個適用的平台,包括Android在內。
然而如同前面提過的,以目前的技術而言,要完全發揮平台功能,多少會犧牲不同平台之間的兼容性,而這一點也必須假以時日讓技術來解決。
目前Android市場由於機種和系統版本眾多,要做到完全兼容並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我們以「pad」類型的大屏幕機種為主,而目前Android市場還沒有一個共通的標準出現,例如某一品牌、某一尺寸和分辨率的屏幕、以及Android 3.0系統的組合等等,可以作為我們製作時的基準。
只要有這樣的基準出現、Android pad的市場崛起、開發成本和技術方面也能夠支持,我們就會盡快投入。
問:作為資深蘋果用戶,您平時在iPad上喜歡閱讀哪些雜誌?玩哪些遊戲?####
答:因為研究的需要,在iPad上叫得出名號的歐美雜誌我大概都讀;另外,我也會看日本出版的作品,因為日本作品往往能展現出一種不同於歐美設計的東方介面哲學和風貌,像是文字的排列和間距設定、留白、版面變化等等,帶來更多的靈感和啓發。
中文市場也有一些不錯的作品,不過目前似乎多半還是以歐美為模仿對象,還沒有完全走出自己的風格;這一點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所以也還要繼續努力。
遊戲方面,我自己常玩的並不多,主要是Bejeweled、X-Plane飛行模擬、以及FlightControl HD這幾個。其實我還蠻想看看iPad上會不會有Ultima III或SunDog這類老掉牙的遊戲出現。(笑)
<h2>相關連結</h2>
- <a href='http://d.puomo.com/all'>潑墨書房已上架作品</a>
- <a href='http://t.sina.com.cn/puomo'>潑墨書房的新浪微博</a>
- <a href='http://t.sina.com.cn/ffred'>傅瑞德的新浪微博</a>
- <a href='http://twitter.com/puomo'>潑墨書房的Twitter帳號</a>
- <a href='http://facebook.com/puomo.pub'>潑墨書房的Facebook帳號</a>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