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里掺杂了叛逆,一波三折的初中生活(上)
1
在乡上的初中也就上了个初一,我爸的好朋友、发小是另一个乡上初中的数学老师,还是学校的二把手,这个教学质量比我的学校好。于是老爸托他的关系,又把我转到他在的学校。
开始进的那个班是29班,班主任是一个老头,不太管的住学生,听说我来之前不久班主任还被一个女生打了,那个女生很有个性,打完老师自己主动不上学了,说是去开出租车了。
他把我自己安排在一进门口的位置,没有同桌,感觉我是多出来的一个。上了一段时间,也说不清为啥,班上的各课老师我没有一个喜欢的。班上的同学也融不进去,几乎所有时间都是我一个人。正是交朋友的年龄,我的内心很不是滋味,下课了也不出去玩,呆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常常通过门口看院子。
班上的英语老师要求很严格,每天提问背诵课文,去黑板上默写单词,我情绪低落,学习没兴趣、学习效率低。学过的东西总记不住,被挑去黑板上默写,写不下来很尴尬,总之在这个班待的特别痛苦。
于是每天都不想上学,去到教室里如坐针毡,各课学习都没兴趣,学习越来越吃力,渐渐的感觉跟不上了。给老爸说要转班,退一个年级,没多久老爸就跟他朋友说好,把我转到低一个年级的31班了,我在原来的班最多上了两个月。
2
进入新的班级,老师把我安排到最后一排的最里面角落,和一个男生同桌,他在里面我在外面。我身后是墙,其他面都是男生。因为是初一开学不久,我都学过,功课自然轻松,我也不跟周围的任何人说话,只管学习自己的。
不久之后的一次英语考试,我考了九十多分,第二名考了六十多分,按说这也在情理之中。但就是这次考试,成了我很大的转折点,老师和同学开始关注我,大家一下子对我有了好感。我的自信心逐渐建立,其他各个科目也学的很好,第一次期末考试年级第一,后面成绩一直不错。到初三填了物理化学,又来了复读的学生,成绩有下滑,到一直没出前十。
每次大考公布分数和排名,红纸黑字张贴在学校食堂门口,最醒目、路过最多的地方。全校师生都知道谁是第一名,我的姓本来也少容易记,而且我和爸爸的朋友——学校的领导一个姓,更容易被大家记得。我们颁奖是全校开大会统一,全校三个年级六个班,校长亲自颁发奖状。
后来,班主任就把的位置调到了前面,渐渐我和班上的另外三个女生成了好朋友,学习都很好,性格也比较合的来。我们四个一直互相为同桌和前后桌,成了一个固定的组合,不管怎么调整座位,我们都必然是在一起的前后桌。
3
在这个班上有几件事情印象深刻。
那时候二哥在石家庄打工,他要从县城坐车走,我跟他去了县城买了一本课外资料。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有,买回来之后大家轮流看,都觉得这个资料很好。
后来我从报纸上了解到《辽宁青年》这个期刊,看了一本就喜欢上了,之后每期必买,忘了是订阅的还是去县城买的,很长一段时间拿到这个杂志是最期盼开心快乐的事情。我看完了,就开始在班上流传,等大家都看完了,新的一期差不多又到了。写到这里的时候百度了下,才知道94年《辽宁青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期刊,差不多就是那个时候。
那个时候我买课外书是比较早的,也买的多,眼光也是很不错,会挑选。
初中时就文科学的好,学数学吃力,有了偏科的迹象。每次去县城参加英语奥林匹克竞赛,虽然最后也没什么名次。参加作文竞赛,有次老师还奖励了我一根钢笔,大概是获奖了。
那个时候不管家长还是学校,对考学没什么功利心。好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就上个初中毕业就行了,男孩出去打工,女孩回家帮着干活。我父母对我期待比较高,那个时候我两个哥哥都上到了高中毕业,但都没考上大学。我一直很佛系,虽努力但没那么刻苦,也不了解中考的水深水浅,最终我们班就一个过分数线的,是匹黑马。上高中的一共三个,我没够分数线,老爸说我自己没考上,不会找人花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