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摘要(用一段花概括这三章内容)
这三章论述了动物的个体行为,包括同物种和不同物种之间的进犯行为策略,和有亲缘关系的物种之间的利他行为以及亲代为了最大限度增加其抚育子代的存活数,对生育率的控制行为。
二、阅读的新知与感想:思维导图(或文字总结)
第五章论述了动物个体会利用周围的环境采取行动——包括其他个体的进犯行为。,来保证其基因的存活。而由许多独立的自私实体所构成的集合体,最终会变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各个物种的进化策略的稳定的,偏离稳定策略的物种将会遭到自然选择的惩罚,并且这种稳定策略是一个阶梯式地上升过程。需要重点理解的是,这些策略都不是有意识地采取的行为,而且经过自然选择出来的。
这一章打破了我对于物种的常规认知,通常我们都会觉得动物是低级生物,它们的一切行为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这个其实是自身思维的缺陷。通过这一章会发现,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通过不断地进化而来的,而在进化的过程中,它们发展出了很多生存策略,并不是像我们平时想的那样,动物为了生存,只会蛮干,或着只会逃跑。包括我们人类自身为了自保,也会有很多和动物类似的生存策略。比如,我们也会为了某个资源与争夺方进行对峙,打消耗战;遇到恶霸的人物容易害怕,想要逃跑等。
第六章论述的是近亲之间的利他行为,从遗传学的理论基础得知,近亲之间的利他行为取决于他们拥有相同基因的概率,一个个体是否做出利他行为取决于对各个亲缘的收益与亲缘关系指数加权减去个体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会出现无法正确确认亲缘的情况,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会对亲缘概率进行估计,而这个估计竟然和内行博物学家的估计是等同的。
所以除了亲缘关系指数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指数就是对于亲缘基因的肯定性。一个母亲对于子女基因的肯定性大于兄弟姐妹,即使它们的亲缘关系相同。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母亲对于子女的肯定性比父亲要大,因为她生下有形的蛋或者孩子,就有很好的机会去认识它自己的基因传给了谁。而可伶的爸爸上当受骗的机会就大得多,因此父亲不像母亲那样乐于为抚育下一代而操心。这种差异就导致了家谱图中一系列近亲利他行为的变化:外祖母更能识别女儿的子女,而祖母却只能识别一代而另一代不确定;舅舅和舅母对外甥和外甥女的利益应比叔叔伯伯更关切,因为他知道孩子的母亲至少是他的异父或异母姐妹。在我的近亲关系中,两个舅舅确实对我产生了更多的关心,原来这个都是有理论基础的。
第七章论述计划生育,主要取决于母亲对于未来的有限资源的预见,而这种利他行为,也是会被其他物种利用的。
三、思考题
•都说父母之爱是最无私的,从基因的角度如何看待父母之爱?
•利他行为的本质是什么?
•一切为了生存的自私基因为什么要促使它的生存机器进行计划生育呢?
(根据问题讨论:1、作者的论点,论据及思考;2、作者的这些观点与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父母之爱是出于自身基因的“考虑”,为了扩大自身体内基因库的基因,对于存有与他们体内相同基因的子女提供的帮助行为。利他行为的本质是出于基因的自私性,对于其他近亲个体提供的帮助行为,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扩大自身基因库的基因。
对于父母之爱,自己一直都难以面对与承受。因为父母一直在对我付出爱,这是事实,另一方面,他们的付出,和希望灌输的观念又不是我想要的。更进一步,父母和子女之间还会通常对各自的利他行为进行利用。父母之爱会让我产生内疚感,这种内疚感有时候会让我怀疑自身存在的意义。
一直都在对于父母的付出,观念的灌输完全接受,现在通过学习,多了一个和父母进行连接的通道,更加可以去理解父母的行为,来于父母连接,同时放下彼此之间的纠缠,让自己活得更好。
小时候母亲为了救我自己被车子撞伤了腿,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一直很大,对于母亲会有内疚感。有一次做梦看见母亲在过马路被车子撞断了腿,自己在梦里的感受就是自己的腿也断了一样,对这种分离的感受很恐惧。
父亲一再跟我灌输,他对我让人窒息的关注,是应该收到我的感谢的,是应该觉得幸福的。即使觉得这个有问题,用心险恶,一直也难以挣脱。家庭之间的行为,不仅受到基因的制约,也收到文化的制约。
生存机器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是因为因为生育过多而导致现有子女存活率下降的亲代基因都会被自然选择给淘汰。母代必须预见生育过后抚育子代的资源来决定其生育子代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