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与京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它的源头可追溯到清末的浙江嵊县。
我之所以知道越剧,是因为我的母亲。
记得我八九岁时,家中买了一台电唱机,这在八十年代的农村是稀罕物。
母亲喜爱越剧,于是购得许多越剧唱片,她总是在制作佛香时聆听曲子。
我自幼跟随母亲身边,她所喜欢的戏曲,我自然也耳濡目染。《红楼梦》、《西厢记》、《五女拜寿》、《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经典剧目,我皆能娓娓道来。
对于越剧的唱腔,我偏爱范派、尹派的小生唱腔,以及王派的女旦唱腔。
《红楼梦》的“葬花”、“焚稿”,《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山伯临终”,还有《盘妻索妻》的“洞房”,这些经典唱段,我是百听不厌。
小时候,邻居家的孩子们可以出去嬉戏玩耍,而我不可以,需要在家帮助母亲一起制作佛香。
制作佛香要经过几个流程:首先,将香粉拌成香液,再将香液沾在香骨上涂上香粉,然后放在木板上一根根搓圆;最后,将其晾干,佛香才算完成。
我帮忙制作的流程就是搓佛香。母亲总是将沾上香液涂上香粉的佛香堆放在一边让我搓,刚开始我总是跟不上母亲的速度,眼见堆得有些高了,她会帮忙搓一部分。后来我熟练了,基本上是母亲沾一根,我搓一根。
坐在凳子上,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乏味而又煎熬的。尤其是到了夏天,天气炎热,前后背都湿透了,坐在凳子上,屁股也粘粘的。冬天也难受,光手搓佛香,很冷,每年冬天手上总长满冻疮。
现在每每回想,那真是很长很长的一段时光,它甚至贯穿了我整个童年乃至少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