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做以前,我会对《极简思维》这种书不屑一顾,因为毫无思想性,作者就是络列了一堆的办法,恐怕我花点时间也能写得出来。
现在我不这样看,尽管我也无法说这本书有多好。我们需要转变一种观念,不妨把这类书当成教科书、工具书来看,快速通读一遍,有点印象就行。遇到现实问题,再去书中找一两种办法,尝试一下。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思想、多么先进的思想,也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方法,你只需要干,就像阿甘,他只知道跑、跑、保持跑,就行了。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们国家要到这种时候,才算是真正的岁尾,此时,也是最适合对自己来一次清理,以便新的一年轻装上阵。
这种书的框架一般都很清晰,此书四个方面:清理思绪、清理生活、清理关系、清理环境,每一个方面又有几种方法,每一种方法又有数个要点,难以一一记录。我重点记录一下每一个方面自己觉得最有用的吧。但全书还是有一个观念是贯穿始终的,那就是“关注当下,保持正念,勤习冥想”。
清理思绪
现代人,常常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思考,焦虑于精力涣散、效率低下、心情低落、心绪不定。原因在哪呢?
成因一:生活压力
压力过大是许多人感到生活不堪重负的首要原因。事实上,信息过载、生活杂事以及过量事物与信息带来的无尽的选择而产生的压力,都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和抑郁。
成因二:选择悖论
现代社会所推崇的选择自由,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收益可能是递减的。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提出“选择悖论”,指选择越多就越容易焦虑、犹豫、无力、不满。客观来讲,更多的选择会让你获得更好的结果,但不会让你更开心。
成因三:杂物太多
我们用不需要的东西堆满房间,用社交网络填充自己的空闲,发朋友圈、写博客或是发一些猫猫狗狗的视频。杂事和杂物包围着我们,让我们倍感无力,不知该如何应对。
成因四:消极偏见
为了让我们的祖先能够得以存活,大自然母亲在大脑进化的过程中设置了三种经常能够欺骗我们的错误:过高地估计恐惧的威力;过低地估计机会的成功率;以及过低地估计自己在面对恐惧与机遇时的才能。”
这便是“消极偏见”,比起正性刺激,我们更倾向于对负性刺激表现出强烈的反应。在受到同等程度的正负性刺激时(例如声、光),负性刺激产生了更多的神经活动。而负性刺激也更容易迅速地被感知到。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悲剧比喜剧更能打动人。
那怎么办呢?
你可以专注腹式呼吸,因为深呼吸可以帮助你感知你的身体,让你的意识远离烦恼,平息你脑内无休止的独白。深呼吸引起的这种生理变化被称为“放松反应”。也可以冥想。
但要想驯服消极思想,还需要这几种办法:
策略一:做一个旁观者
首先要觉察到你的想法。把“自我”从你的思想中分离出来,仅仅只是去观察你的脑海里发生了什么。
这里的技巧在于用一种公正的方式来面对自己,不带任何评价。只做一个思想的目击者。
你可以抽时间在有空的时候进行这项练习,也可以在冥想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你要观察你的想法,而不是陷入其中,导致那些消极情绪肆无忌惮地生长。
策略二:给思想命名
另一种将自己与思想分开的方法,是从精神上意识到它们只不过是思想,而不是你的真实存在。
举个例子,如果你内心这样想:“我永远也做不完这件事。”那么把内心的对话改成下面这样子:“我现在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说我永远也做不完这件事。”这会强化你不是你的思想的事实。
策略三:说不
当你陷入焦虑的循环,简单地发出声音说“停”!(出声的行为会有强化中断的效果),然后想象一堵沉重的金属墙砰的一声倒在你失控的思想面前。
策略四:橡皮筋魔术
在你的手腕上套一个橡皮筋。当你看到橡皮筋的时候,停下来注意你的思想。假如你此时陷入了消极的思想中,就把橡皮筋换一个手带上,或者轻轻地用橡皮筋在你的手腕上弹一下。这种行为会中断你的消极思维。
策略五:找到你的触发器
通常来讲,过度思考和消极情绪往往和某些人、某些情景或某种身体状态有关。注意这些共通的焦虑,是否是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才导致你脑内杂念的爆发?
策略六:分散你的注意力
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打断脑内消极思想的循环。你可以做一些能占据你思维的事情,这样消极思维就没有空间来打扰你了。让你的大脑沉浸在一个需要注意力和脑力的项目上,如果你正在堵车的路上,或正在排队,可以试试背数学公式,或者背诵一首诗。
清理生活
现代生活所面临的其中一种挑战,是在一开始就能够从无数看起来似乎很重要的义务中,弄清楚究竟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可以说,现代是人类生存史上获取信息最容易最方便的一个时代,但我们并未进化出管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如果不能对信息划分优先级,我们就变成了信息垃圾桶,生活扔给我们什么,我们就装什么,而很少去评估到底哪些信息对我们来说才是好的。
怎么屏蔽现代社会的“噪音”?——定义你的核心价值观。
因为你的核心价值观可以作为衡量你生活中所有选择和决定的标尺,让你能够将精力有针对性地花在成为想成为的人和过希望过的生活上。行为与价值观一致,你将收获快乐、平静、镇定,这种生活环境对你来说是最棒的。
价值观就像一个指南针,每一天都能指引我们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日复一日,我们就能朝着心目中“最好”的生活前进。“最好”是你的理想,但一般来说,当你不断接近这个理想时,即使你从未达到“最好”,你也能从“更好”中获益良多。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生活中的许多结果都是有连续性的。
作者介绍了四种方法:确定个人价值观、确定生活优先级、做最热爱的事、设定季度S.M.A.R.T.目标。
个人觉得S.M.A.R.T.更值得尝试。
乔治·多兰是S.M.A.R.T.法的创始人,该方法最早发布在1981年的《管理评论》上。
S:具体的(Specific)
具体的目标将回答你六个以W字母开头的问题:谁(who)、什么(what)、哪里(where)、什么时候(when)、哪一个(which)、为什么(why)。
当我们能够分辨答案里的每一种元素后,我们就知道用哪种工具和行动可以帮我们达成目标了。
·何人:目标涉及了哪些人?
·何事:你想完成什么目标?
·何处:你准备在哪里完成你的目标?
·何时: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
·何物:什么东西可能会妨碍你?
·何因: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M:可衡量的(Measurable)
可衡量的目标是通过精确的时间、数量或其他单位来定义的。本质上是那些可以用来量化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
建立可衡量的目标会使做决定变得更加容易,同时也能验证你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一般来说,一个可衡量的目标可以通过问自己“怎么做”“做多少”“做的速度”来确定。
A:可达成的(Attainable)
可达成的目标会延伸你所认为的可能性的极限。它们并非不可完成,但总是充满了挑战。设立可达成目标的关键点在于,创造一个恰好超越你现在能力所能达成的目标。这样做,即使做失败了,你仍旧能够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R:相关联的(Relevant)
相关联的目标的关键在于你真正地渴望。它与你人生中重要的一切事物和谐共生,从事业成功到家庭幸福,都能够成为相关联的目标。
T:有时限的(Time-bound)
有时限的目标会有明确的截止日期。你需要在目标时间前完成你想达成的结果。有时限的目标是具有挑战性而又脚踏实地的。完成的时间可以是当日、几周后、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建立有时限目标的关键是,设定截止日期,然后倒着推论你要做的事情,并养成定时完成的习惯。
S.M.A.R.T.目标是明确而容易确定的。具体可以通过六个步骤,转化为具体行动:
第一步:确定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
关注你生活中的所有领域并不能帮你完成对你来说有意义的目标,不要超过四个方面。
第二步:制定三月计划
经验教训表明,长期目标是很容易产生变化的,也容易让人失去动力。今天看起来非常紧急的事情下个月可能就不再重要了。对他而言有效的策略是把最优先的目标分解成三个月(或季度)的目标。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你的生活节奏很快,并且很容易发生变化。为了及时跟上这些变化,制定短期目标就显得极为重要。
目标能帮助你持续不断地努力,并且保持高动机。
第三步:每周总结以及时间表的制定
每周选择一天总结前七天,展望未来七天,然后给那些需要完成的事情做一个时间表。
1.回答三个问题:仔细地预想未来七天可能发生的事情,然后回答下面三个问题:我的义务是什么?我需要优先去处理的事情是什么?我有多少时间?
2.制定计划:回答完这三个问题,开始规划接下来的七天。你可以边看目标列表,边规划时间,确保那些最重要的任务能够被完成。
3.完成计划: 首先确定是否要立即去执行,如果不立即执行,那么设定一个执行的时间。
周总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你建立危机感,让你能够更好地完成每个目标。同时周总结还能帮你制定每日的行动计划,你将知道每天有哪些任务切实可行。
第四步:行动起来
·把目标转化为任务:查看目标需要被完成的日期,然后倒着推导你的行动。当你确认了你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它们按步骤记录下来,这样你就能按部就班地完成目标了。
·计划目标时间:你在每个目标上花多少时间取决于每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有些任务每周只需要几分钟,而有些任务需要你每天都付出努力(这就是为什么要坚持完成每个目标的时间承诺)。计算出每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并将它们安排在你一周的工作计划内。
·目标的优先级:我们每天都有大量的事情要处理,它们彼此之间甚至可能产生冲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早上,或一天中任意让你感到精力最为充沛的时间去完成。
·安排单独任务的时间:许多人都会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随时去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
第五步:回顾目标
生活常常会在你完成目标时给你出难题,这些难题会让你感到沮丧,对目标失去动力。所以,每天都要反复地确认自己的目标,频率在2~3次。通过这种方式,你能够把你的目标放在你意识的最前端,并提醒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做每天的工作的。
第六步:评估目标
·我是否收获了预期的结果?
·什么策略导致了成功或不成功?
·为了完成目标,我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吗?如果没有,为什么?
·我是否取得了与我的努力相一致的结果?
·下个季度我是否还需要制定一个类似的目标?
·我应该消除或改变什么目标?
·有没有什么我愿意尝试的新事物出现?
清理关系
人际关系问题是人们生活中不快乐的主要原因。我们常常在心理编造一些虚假的有关他人的描述,并把这些不一定真实的想法和行为强行贴成他人的标签,尽管这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痛苦。
没办法,人就是一种社会动物。想象一下,如果去除掉那些因为人际关系导致的烦恼,你的思想负担会减轻多少?你又能节省多少能量,来更加有效率、更积极地做事情呢?
作者同样介绍了四个方面的策略,这里重点说说策略一——活在当下。
1.共情倾听。其实有时改善关系就这么简单,认真倾听对方说什么,和他共情,理解他的想法。主动倾听,是一种摆脱你脑中纷扰的思绪,不带评判地去倾听他人的意愿。同理心是这一过程的重点,这能让说话的一方感到安全、肯定、被理解。
2.用心说话。你要控制自己,不要简单直接地对别人的话或行为做出反应。花点时间来仔细斟酌你要说些什么,说话的方式需要包含同理心和尊重。你可以试着用一种平静的、没有威胁的语调说话,即使对方是在生气或者激动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
3.停止抱怨。抱怨是一种最消耗精力的东西,抱怨就是任由精神毒素在体内繁殖蔓延。最容易引发抱怨的是比较太多。
当你能够改变对待那些更优秀的人的态度时,你将能更容易地走自己的路,变成那个你本应该成为的更好的人。
*彻底的自我接纳
不论你怎么比较、烦躁、思考,都不会改变此时此刻的你自己。你是谁,你的长相,你的成就,你所拥有的一切,就是你此刻所拥有的一切,或至少是今天为止所拥有的一切。
*改变你所能改变的
拿你自己和你钦佩的人做对比,可能会激励你变得更好。但有时候,不论你多么努力,你都不可能达到某些特定的人所达到的成就。你或许永远也不会像你的模特朋友那么好看,或者像你那个百万富翁的亲戚一样有钱。这样的对比只会徒增烦恼。你应该做的,是始终和自己比较,看自己有没有比昨天、去年更好,这是你能改变的。
*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比较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太过于关注他人所拥有而我们所没有的事物,我们忽视了身边值得感激的一切。
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问题,当杯子里有半杯水的时候,去感激地看待“杯子里还有半杯水”,而不是认为“杯子里只剩半杯水”了。
你可以通过写感恩日记,来强化感激之情。一天结束的时候,在脑内回顾当天发生的一切积极的事情,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清理环境
我们依附于生活用品、日常工作、生活环境。我们允许自己的家变成为每一个心血来潮的念头买单的大仓库,年复一年,我们积攒了越来越多的东西。我们为科技着迷,花费大量的时间经营社交媒体,自拍并分享,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记录成档。
所以,为了彻底地从整理思绪中获益,你需要去关注那些平凡却潜藏着机会的方面。机械的行为就像心灵堤坝上的破洞,会让你的能力与快乐悄悄地流走。好在只需要几个简单的改变,你就能填补内心的空洞,让它重新充实起来。
普林斯顿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在《神经系统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与有条理的生活方式直接相关的研究,这篇名为《人类视觉皮层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机制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
大量刺激同时出现在视野范围内,通过视觉皮质上的互相抑制来争夺着神经表征,为视觉系统有限的处理能力提供神经关联。
换句话说,当你身处的环境充满杂物,视觉混乱将会制约你的专注能力。杂乱的环境也会限制你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杂物会干扰你,你就不能像在干净、整洁、有条理的环境里一样处理信息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更严重的可能是数字“杂物”,它同样以一种难以察觉的方式占据我们的时间,让你做一些没用的事情,就像你房间里的那些真实存在的杂物一样,它们都会让你感到焦虑和压力。
在《10分钟数字整理:消除过量信息的简单习惯》里提到:如果你每天花很多的时间在数码设备上,那么虚拟世界恐怕比你的配偶、孩子、朋友与你更亲近。你知道生活的平衡出了一些问题,发现自己一旦有空闲时间,就会翻开笔记本的盖子,要不然就盯着你的手机。有时候甚至在并不空闲的时候,仍会这样。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那怎么办呢?首先,真实地观察自己是怎么在数码设备上花费时间的,现在的智能手机都可以看自己每天、每周花在每一个软件上的时间,你不妨去琢磨一下。
那么如何才能回到正轨?你可以每天抽出神圣而自由的一小时,让自己不受数字时代的侵扰。关掉你的电脑,把手机扔进抽屉里,试试以下事:
·看一本书
·长距离地散步
·锻炼身体
·与朋友交谈
·与配偶和子女共度美好时光
·做一些有创造力的东西,比如写作或画画
·学习一个新的技能
·冥想
·听音乐
·骑自行车
·完成一项工作
当你做一些切实的、当下的、积极的事情,就既能够避免沉溺于虚拟的数字世界,也能避免因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而感到内疚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