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一句话概括:面包和牛奶总是会有的!
人类史上最有趣的活动之一莫过于动植物的驯化了。要不是老祖宗驯化了小麦、猪等动植物,你这会儿可能还穿着树叶做得“衣服”,拿着一根木棍,嗷嗷叫地追母猪呢!有个问题就来了,前辈眼力何等高深,竟然一眼选中传承万年的作物!莫不是都有神力相助?
实际上,老一辈们从来都不知道这玩意儿竟然能用来做粮食,对于小麦的选择根本不是故意的。不信?不信拉倒,那时候人的智力还没发展到思考具有长远意义的事情。整体来看,老祖宗对植物的选择是无意识的,大多是平时生活中无意发现的。
动物的驯化很有特点。
1、大多是食草或杂食动物。####
食肉的哺乳动物能量转换效率太低,驯化作为食物来源不划算。比如,老虎,你要从小喂到大,得浪费多少东西。你得用小动物作为它的食物,是的,好不容易打猎打到的小动物,还得贡献给老虎这个宠物。老虎还没喂大,人就先饿死了。再说了,喂大了之后,你能保证它不会一口吃了你啊。狗作为杂食动物,很不幸地被人类驯化了。狗不挑食的生活作风就是好,当然,青草肯定是不吃的······毕竟,最起码的尊严还是要有的······
2、驯化动物的生长速度必须迅速。####
很少有人想着驯化大猩猩和大象,长得太慢了。大象要养十几年才能长大,还不如养个娃······
3、有些动物的比较注重隐私。####
比如有些动物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性交,否则······那什么什么障碍······必须严格遵循自己的求爱模式。
4、比较凶险的动物更不适合驯化。####
比如灰熊,一巴掌下去,人就没了。
5、容易受惊的动物也不容易驯化。####
比如羚羊,要是关在围栏里,一会就吓死了,不然就是为了逃命撞墙撞死了。
6、驯化的野生动物都有群居的特点,并且相互不排斥。####
如果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领地,你还非得把它们关在一起,第二天起来一看,圈里如同黑帮大火拼后的惨烈现场,啧啧啧。
话说回来,放着好好的西部牛仔打猎生活不过,人怎么就想着下地干苦力呢?进化逆向啦?脑袋被驴踢啦?都不是。人类从狩猎采集向粮食生产转变主要有四个因素:
1、野生食物减少。
2、植物驯化的增加。
3、粮食的收集、加工和贮藏的技术日益发展。
4、人口密度增加。
植物的驯化让人类的粮食越来越多,多余的粮食就得就地贮藏,迫使人类形成定居的社会。动物的驯化,让人类减轻了劳动量,粮食生产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驯化的动物还可以供应一定的奶、肉等食物,也为粮食的运输打下基础。
一个地区的部落学会了生产粮食,各种坊间小道消息必然迅速传开,有意思的是,大陆整体延伸方向影响了粮食生产传播速度,东西向快,南北向慢。
这是因为,位于同一纬度的东西两地,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完全相同。在较小距离上,往往具有类似的疾病、温度和雨量情势以及动植物生物群落。植物的发芽、生长、抗病能力完全适应了某个气候特点,在环境类似的同纬度地区传播就比较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个赞、关注或者随意打赏,谢谢!
内容如有错误,你来打我呀!(可简信,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