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越发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水平局限,想写却写不出,笔下无句;想说也说不出口,词不达句。于是,自己想静下心来,读读书。
读什么呢?翻看书架,一本《人一生要读的60篇散文》映入眼帘。这本书老早就买了,可是买了未看,却让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有十多个春秋了。
如今,书面已有些发黄,可翻阅,却有书香味。我想,从此,与它为伴,晨读或者晚读,花些时间,把这60篇散文,认真地读一遍,随手写写读书笔记,以启迪心智,陶冶性情。
02
今晨读了它的前言。
文中优美的句子,自然不少。一一摘录,以作为笔记的一部分,也算作是以后重读笔记的“温故而知新”。好词好句,要摘录。这是学生时代,老师一再要求的,可我都未坚持下来,现在想来,自然作文就感到词语穷尽、文无好篇了。
从现在起,碰到好词好句,再当一回学生,以此记录下来。
“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以其洞幽入微的观察力、超脱尘世的秉性、细腻激扬的情愫,凭藉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
“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就是和一颗至纯至美的心灵在晤谈。”
前言中的三个词语,我看起来有些陌生,好像之前并未碰到过。
03
“穷经皓首”,这是个成语。在前言文中,是这样引用的:“然而人生匆匆,一个人要想在短暂的一生中,穷经皓首式地遍阅文学大师们的所有散文佳作,既不现实,也不经济。”
读到此处时,对这个词真的是感到陌生,之前好像一直未见过。这是个啥意思呢?按字面来看,“穷”字应该是穷尽之意,“经”字不解,“皓”字好像是白色之意,因为有“皓月”“皓齿”之词,“首”字是不是头呢?
还是查阅一下吧。
经查询得知,“经”字是经书之意,“首”字此处指头发。整个意思是:直到年老头白还在钻研经书和古籍。形容勤勉好学,至老不倦。哦,还是个褒义词,值得褒扬、多用。它的出处是晚唐诗人韩偓的《赠易卜崔江处士》一诗:“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说到此词的出处,顺便也了解一下这个诗人。据了解,这个韩偓,与李商隐还是亲戚关系,李商隐是他的姨父。韩偓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
真的涨知识了。
04
“窠臼”一词,我的感觉是个生僻词,一般平时很少见,用得也很少,所以在文中见到它时,我也是一阵茫然,对它的意思不知所然。不明白它在“突破了图书市场上同类图书纯文字型的单调平板的窠臼”这一句中的意思。
仍然对其查询。从单字来解释,“窠”是鸟兽的窝,“臼”是一种中间凹下的舂米器具。汉字真是有它的魅力,从字形上来看,这二个字,就是象形字,“窠”“窝”相像,“臼”“凹”相形。祖先真是聪明,根据原始的物象来描募、记录和传承文字,让汉字成为保存最完好的一种字体。
二字组合成词,解释为有三种意思。一是门臼,旧式门上承受转轴的臼形小坑。看过农家的老屋门,应该对此会有印象的。我家老屋那扇厚重的门,一开一关,门扇下面转动的那个小坑就是这个“窠臼”。二是比喻旧有的现成格式;老套子。看到这个解释,我想文中“窠臼”就是这个意思了。三是喻指地狱,牢笼。
这个词加上“不落”,就是成语“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05
“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登堂入室,管中窥豹,领略中外散文的真貌……”这句中“管中窥豹”这个成语,虽不陌生,也能从其字面上来理解它的意思,但我仍把它作为一个探究的词语进行了查询。
字面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种斑纹。”它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它有时跟“可见一斑”连在一起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它们二个的意思正是相反的。“管中窥豹”指的是只看见事物的一小部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而“可见一斑”指的是看一小部分可以推测出全貌。从哲学上讲,“可见一斑”是通过事物的特殊性得到事物的普遍性,而“管中窥豹”则是只看到事物的特殊性,没有进行普遍性的发掘。
这个成语的典故还是很有意思的。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06
今日白露节,晨风从窗进,凉爽如沐身。读一前言文,学释三词语,累积知识中。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