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老实话,我没想过我会这么快读完这本书。如果不是因为我在看电影的时候被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之间的那种难以言喻的情感所触动。我真不会相信我会买这本书,并这么迅速地读完了它。
当我读完之后发现,电影虽然让我很直观地对整个情节有了很鲜活的印象,却显然相比于书籍而言,少了很多不可言喻、无以名状的信息。
为此,一旦翻开这本书,在看书的时候,结合所看电影,很容易就能把电影中的情节,以及书本上的信息串联起来。立刻让这本书或这出电影变得丰满且充实。那种原来如此、意犹未尽的感觉,让自己对简奥斯丁的这个作品,更是深爱有加。
在看电影的时候,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傲慢的达西先生,在面对自己的爱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知所措、难以名状。因为这种很微妙的情愫,让我瞬间回到了跟黄先森恋爱之初。
因为这种对爱情的珍视与美好回忆,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刷了这出电影不下五次。结果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不得不买来翻译版书籍看。尽管我不怀疑翻译者的水平,同时我也对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不忍直视,但却依然义无反顾地把英文版一同买来。因为我相信,不管怎样的译文版都无法跟原著相媲美。
因为看了电影,再结合看书本的时候,电影中无法言喻的那些心里那些细微的描述,一下子跃于眼前,在某些让我原本觉得意味深长的镜头下,品着文字愈发爱上这两位主角的演技实力。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坚信因为伊丽莎白的聪慧与坚守,博得了达西先生的青睐。于是,从第二次刷剧开始,便向女儿传输一种「读书让人美丽」的观念。尽管现在再次刷剧,我想这种认知依然存在,只是它的影响力缩小了。因为除了聪慧与坚守外,在看文字的时候,我感触最大的反而是两位主角的自省与彼此促进。还有就是某些特定角色所属的自负与陈腐、理想与现实。
当我读到伊丽莎白妹妹因为自知自己的缺陷而努力学习,结果却变得陈腐和愚昧。每一次高谈阔论后的不自知与伊丽莎白的从容自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正是我内心深处害怕和渴望的所在。
一方面,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努力学习的人。当然这种努力学习可能仅限于比别人多看了两本书,多听了几节课,多看了几处外面的世界,多了几个稍有点分量的证书仅此而已。因此,在某些时刻,我会在意:会不会其实我也有展示过这种陈腐与愚昧的时候。但是退一万步来说,或许我曾经或现在依旧在某些时刻展示过这种情况,可也不能因为而否认了我这个人。
毕竟我自己知道在每看过一本书或一出电影后,我会有所获,并有所行动。至少看了跟没看,会是有不一样的举止。
另一方面,我渴望自己能给人一种从容自在的感觉。其实,我坚信:认识我的人中一定会这样看待过我的。而且这种感觉,让自己状态很好,很温和也很平静舒适。不傲慢、不自负,如此很好。
作品中还有一个角色——伊丽莎白的堂兄科斯林(大概吧,不太记得了),那位愚蠢、谄媚却又自负的牧师。他的存在,让我得到了及时的自省。从他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目前存在的某些隐形特征。害怕自己也成为一个“因为愚蠢却发了意外之财而变得足够自负”之人。
所以,接下来,我要做的便是:勇敢说自己的话,表自己的态。意识到自己的傲慢,也察觉到自己的偏见,尽可能让自己保持一种宁静舒适的状态去过好这一天、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