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书《活法》,作者是一位很出名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已读到的部分里,有一点点小感悟,记录下来,慢慢养成习惯吧。
其实我是很讨厌这种披着成功学外衣的鸡汤读物,可是当书里的有些观点和我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时候,我会被书的主旨带着走,时不时的生出豁然之感,好像很长一段时间亘在自己心口的那团棉花突然被拿开,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茅塞顿开。
你看,我用了那么长的话,也就只为表达四个字:茅塞顿开。
正如本文的题目一样,很多人所谓的“我无所谓”、“我不在乎”只是一种假象。老生常谈的话题,人是群居动物,也是情感动物,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受别人的影响。我们不是神佛,都是有欲望有所求的普罗大众。
比方说,穿件好看的衣服就是希望别人夸美美哒,要不然何必逛街几小时累到瘫挑来选去的呢?工作中认认真真的完成一个项目,得到同事的称赞和领导的认可,会身心畅快一整天,付出的辛苦也如饴。
那为什么我们常常说“随便吧,我都行,我无所谓。”我们真的无所谓吗?不在乎吗?在心里问过自己吗?是肯定回答吗?
如果不,那到底什么原因让我们乐此不疲的编织着“我无所谓”的谎言。
第一,源于内心对自己的不自信。
好多人在遇到有挑战性的事情时,第一反应是我要不要接手,做起来会不会很累?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就像小时候老师提问问题,明明知道答案,但却畏畏缩缩的不举手,害怕其他人的目光?或是害怕回答错了被老师责骂、被同学耻笑。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我们变得越来越怯懦,遇到任何问题会说“我无所谓,我不在乎,我不屑。”其实这时候,我们的怯懦已经筑起了一道墙,牢牢地挡住了我们本该突破自己的心。明明是自己画地为牢,却碍于脸面将其归根于我无所谓。
扪心自问的时候,你有多少次“我本该”变成了“我无所谓”?
第二,源于自身的惰性。
有的事情真的没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你遇到的大多数人也没你预想中的那么可怕。只是我们很容易在给自己设限的同时,也给别人设限。觉得自己可能能做好吧,但是肯定会很困难,被自己前怕老虎后怕狼的左右,摇摇摆摆,最终倒向了“我能做但我不屑做”的那边。
等到真正机会流逝的时候,可能你也在心底默默地叹一句:本来这个机会我能抓住的,那个事情我也能做好的。
但是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那么多“本来”呢?机会不待人,等到你说我没有后顾之忧了,我做好完全准备了的时候,可能机会早在你身边溜走成千上百次了。
那时,可能你又会叹一句:哎,生不逢时点真背啊。
等到你年老回首一生的时候,可还会不屑的说一句“老子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