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二,成绩一跌再跌。甚是焦虑,焦虑到失眠。于是我妈满足了我一直以来愿望,看心理医生。(贼开心~)
我懂得很多大道理。什么“进入社会学历很重要,不是‘985’‘211’直接pass掉”“现在好好学习是为了将来有更多的选择”这是真理,但真理也只在一定条件下成立。这样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但同时否认了人生具有的无限可能性。毕竟,将来的事鬼知道啊。
我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压力,是因为我认定了自己高考不好将来会完蛋。我用分数一点点戳伤自己的自信心,我才是那个偏执的唯分数论者。可是心理医生告诉我:“遇到不会的题要开心,因为发现了自己的漏洞。有洞就要补,会一道是一道。”不要整天拿自己的成绩比来比去,有个屁好比;不要神经质地以为别人看到你考的差会笑话你,人家懒得理你。
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些老师比我们自己还紧张我们的成绩。(这里仅讨论过度紧张,我们不能无视老师的责任心)。心理医生直白了当地告诉我:“因为名与利。学校要发展,需要重本率。学校将压力施加在老师身上,老师又叠加压在学生身上。这是学生压力大的其中一个原因。”我不想去议论这样好还是坏,只是我发现了一个可悲的事实:大多数人知道自己想考什么学校,清华北大中大华工。可是问他们想报什么专业,“不知道”。
王海桐在《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北大、清华就是我脑海中对大学的全部定义。”我觉得她孤陋寡闻。她很棒,是理科状元。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生活在象牙塔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恕我直言,我觉得先决定考什么学校再决定报什么专业是本末倒置。我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好不好90%是自己的责任。我不相信在一个名牌大学学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会开心,我甚至不相信我会有动力学那些我不感兴趣的专业。我们又不是没听过考上名牌大学的人因为专业不对口复读的故事。我相信老师们打心眼里希望我们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而幸福的人生与考不考得上名牌大学没有必然关系。所以不要再逼我们考名牌大学了,这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我希望自己,不是不要上进,而是看重过程,看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