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小米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刘德老师来到杭州,分享小米是如何做产品的,感悟如下:
一、选择进入市场的时机非常重要。
小米近年来做的小米充电宝、智能手环、小米净化器等,一经推出,都马上颠覆了之前的市场环境,小米就像一条鲶鱼,总是把本是平静的一个市场里横冲直撞,改变了原有的定价结构。
做小米手环时,小米发现手环市场已经被美国教育了10多年,现在正好是红利的爆发期。在决定做小米电饭煲的时候,那个时候借助媒体报导国人从日本批量的买马桶和电饭煲,借助了媒体的宣传红利;在推出小米净化器的时候,正好北京等地空气质量频频遭到吐槽。
小米做了这么多的产品,从来都不做教育用户的事情,都是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进行改进,然后用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用户。
二、选择市场的时候,需要选择足够大的市场
在挑选市场的时候,如果这个市场有几千亿,那么做个几百亿的规模还是很容易的,如果市场只有几个亿,那么比较困难。结合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当时在一家行业网站中,行业非常细分,客户群体不大,业务单一,一年的销售额几千万,现在想想是因为这个市场太小了,不管你怎么努力,你也做不大。
小米选择进入的行业,都是蚂蚁市场,也就是说在这个行业内没有巨头。刘德举了插线板的例子,在插线板领域,公牛是巨头,占比整体市场的30%,第二名只占不到3%的市场份额,第三名以后就没法统计了,都是被各种小的品牌工厂占据。小米选择和这个行业的第二名合作,因为第二名有超越第一名的心。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
小米手环刚做的时候,市场上的手环国外的品牌上千元,国内的品牌也要几百元,小米在经过调研后,第一代的小米决定只保留手环的4个功能:记步、卡路里、来电提醒、睡眠监控。小米把手环的价格定位在79元,大大普及了手环的使用率。另外为了加大手环使用率不高的特性,小米在手环上加了一个手环解锁的功能,大大提高了用户的粘性。在这方面,这和我们自己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可以借鉴,很多功能,可上可不上的功能,可以考虑不上;先满足80%用户的核心功能诉求,再去考虑剩下的用户的诉求。
四、小米与小米生态链系统
小米靠手机起家,建立了一大群忠实的用户,然后小米又用做手机的态度,去做其他的产品。小米想做的,是做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小米旗下的生态链公司,都是紧紧相连的。小米一般是按照如下顺序来规划公司的发展:硬件公司——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公司——精准渠道公司。发展到最后,小米是靠大数据和精准渠道制胜的公司。假设如下场景:你买了一个小米的净化器,小米就知道你家的空气质量如何如何,每天什么时候家里有人,什么时候家里没人,当你滤芯使用完毕了以后,就智能提醒你刚去换滤芯了,点击确认小米商城第二天就送货上门。你每天给净化器加水,小米知道你家的水质不太好,又建议你买一个净水器。你买了小米智能电视,你家什么时候爱看什么电视剧,然后通过电视节目,来判断你们家的大体收入水平和爱好,比如你家经常放儿童节目,那么是不是你们家是有宝宝的用户呢,然后半夜的时候经常看球赛,那么是不是老板是一个足球迷呢?了解了这些,都可以很精准的定位一个家庭的画像,再渠道推广时,是非常精准的。
小米在生态链公司的管理上,从来不当第一股东,第一股东都是由员工自己组成的,小米承诺,在公司上市之前,小米是不参与分红的,所有的利润都投入到生产中去。这样激发了生态链公司的积极性。
在选择合作的公司时,小米的标准有如下几点:
市场足够大
产品有痛点
可以被粉(迭代)
符合小米用户群
团队足够强
老大与小米有共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