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晓白
01
你见过的54岁的女人,是什么样子?是蓬头垢面、腰臀同码、衣不称身?是开口某商场又打折了,闭口婆婆、老公、孩子?还是如奥黛丽赫本般,越老越优雅、越芳香、越澄澈?
我见过前者,那是在广场舞上、在菜场里;我也见过后者,她是我的房东,姓周。
2017年因为装修,我需要另租房子暂住。看好了一套小公寓后约房东签合同,初见就被她打动:一脸淡妆、一副墨镜;一头棕色卷发蓬松地挽在后脑勺,利落又优雅;脖子上细细的链子,耳垂上配的却是大大的圆圈耳环,这一小一大,反差中透着别致。
周姐已经54岁了,她的退休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起练太极,然后听京剧;中午午睡一小时;下午四点,开始做瑜伽;晚上慢跑,睡前读半小时书。冬天去海南旅游避寒,夏天就常驻健身馆……
所以,这个54岁的女人,看上去活力又健康,完全没有中年女人的迷茫、不安、焦虑、彷徨。
是不是很羡慕又惊奇,她是怎么做到的?无它,三个字:仪式感。仪式感让她生活得规律、自律、自由、美好。
什么是仪式感呢?生活中的仪式感,不是矫情,而是一种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相信自己配得起更好的一切。
02
以上关于“生活中的仪式感”的解释,来自《生活需要仪式感》一书,作者李思圆是青年作家、十点读书人气作者,她的文笔有温度、有力量,文风清新自然、朴素真挚。
慢慢读完她笔下的文字,仿佛和一位神交已久的故人旧友对面而谈,话题可大可小,可严肃可随意;当思想碰撞出火花,便会心一笑;当心灵感受到启迪,就凝神思考。
在书中,她告诉我们,要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变得有趣和值得纪念。
这一点,我们大家恐怕都在忙碌中忽视了。问问自己,有多久没有给父母打电话了?多久没有找朋友聊天了?早上起来,有没有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告诉全世界你很棒?去到办公室,有没有清理一下桌面,然后开启整洁有序的一天?
每一天日头是一样的,但每一天的日子,是不同的。只要我们用一点点心思,就可以让生活有趣起来。
她在书中说,要为每一个自己重视的瞬间,选择一个独特的仪式。
是的,生命何其盛大热烈,有很多瞬间是可以纪念的,比如:第一次学会做饭、第一次答应他的约会、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离开父母去远方……
这些瞬间,代表着我们一步步成长、成熟,那么,请记得选一个仪式,比如按下快门、比如独自旅游等等,来进行开启或总结。
她还在书中说,对生活的期待,让我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从小到大,我们可能有很多想法,比如,希望自己永远纤细美丽,希望妈妈永远健康,希望自己变得强大自信,等等。这些,都是对生活的期待,而这些期待,只要我们时刻不忘便会刻在心头,从而警醒自己:要少吃多运动,才会有青春的姿态;要多多关心妈妈,她的黑发才不会那么快变白;要多多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才不会害怕未来的到来……
关于“仪式感”,除了以上部分,作者还在书中说了以下几点:
与世界相拥,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是在告诫我们,要主动、要有教养、多为别人考虑,拥抱了世界,自己也会被世界拥抱;
有了仪式感,爱情才愈发甜蜜和长久:这是在规劝我们,在爱情里,不要折腾、不要等待、不要任性,要设身处地更要谈天说地,这样的爱情之花才常开不败;
所有仪式感,都是对人生的加冕:这是在引导我们,要做个有力量不肤浅的人,要先爱自己才会有人爱我们,要张扬地过日子,不要将就地生活。
正如作者所说,无聊的生活中,平淡是常态,总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让我们度过无趣的今天。
03
这本《生活需要仪式感》,虽然只有短短的300多页,但读完,不由自主感觉全身心进行了一场玫瑰花瓣浴,当我们合上书,便觉得通体舒展,自由又放松。
因为,通过这本书,我们知道,原来,生活是有趣的、好玩的,身边的人,也是可爱可亲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仪式感,足够多的纪念方式,普通日子也是一首诗,任何人都能秉烛夜谈。
通过这本书,我们会知道,未来并不可怕,只要做好了准备,下足了功夫,用尽了心思,任何你想要的,你都能得到。怕就怕在,你一边抱怨,一边堕落,一边迷茫,一边挥霍。要知道,时间是不等人的。
通过这本书,我们还知道,真正的仪式感,并不是浮于表面的做作、矫情、浮夸,而是一种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且热爱的态度。这种态度其实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能使我们的专注力、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迅速提升。某种意义上,它是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感觉。
如果你想远离生活中的无趣和委屈,远离那些一潭死水、灰头土脸、见不到阳光的日子,那么,请读一读这本《生活需要仪式感》,当你读完,会发现干渴的生活被注入了清泉,从此日子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而生机和希望,正是我们在这喧嚣世界翱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