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每天都是小春日和》期间,修一先生在午睡中离开了人世。先生走得很突兀,再看续集,就能感觉内容的单薄,明显没有前著《明天也是小春日和》精彩和多样。
无论如何,英子的烹饪还是可圈可点,值得学习和效仿,至少它像我们说明一个事实:让食材回归本味,少油少盐少调料,摄取营养的价值,进食最终才以健康和益处回馈身体。在大街上绕一圈,进入眼帘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你就知道,我们何等需要在吃食上改变自己,说了多少回,我们要摒弃高热量、高油脂、高糖份的食物和含糖饮料。
没有哪一个时代的富贵病会像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这么多,很多人没有富贵命,却有富贵病,毋庸置疑,这些疾病是我们自身缺乏节制,以至纵欲过度造成。重重一击的报复,开始是体重过重,慢慢地,身体机能引发新陈代谢问题,进一步,出现心血管相关疾病,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尿酸过高、脂肪肝,睡眠呼吸中止……癌症,另一种纵欲和无节制的饮食延伸出来的习惯,日积月累,细胞病变,最终,无计可施,只能悄然等待可怕的裁决。
英子说得太好了:
“民以食为天。很多物件没有也能活下去。但吃下肚的东西如果不好,便会危害健康甚至生命。(pg:29)”
这个改变也是源于痛苦的领悟:
“两年前,修一先生生病住院,让津端家的饮食生活骤然发生了改变。’肾不好了,上了年纪,身子骨也不中用了。所以得赶紧改变之前的饮食习惯,少放盐。医生说,年轻的时候饮食就应该清淡点儿。之前用糖、盐等调料做饭,觉得很好吃。清淡饮食之后,反倒能品尝出食物本真的味道了。可能是味觉变得灵敏了吧。。。。。只要减少体内盐分含量,任何病症都能有好转。英子女士便决心将无盐生活贯彻到底。’”(pg:19)
从此,享受在饮食上下工夫的过程,成了英子女士每天的动力和生活的意义。
不管是菜园的农活儿,还是烹饪料理,都要耐着性子慢慢做,这是英子的作风,所以:
“家里没有微波炉,要吃土豆,放进蒸笼里慢慢蒸熟就好了。没有高压锅,要吃红烧肉,用砂锅慢慢熬就行了。至于香脆可口的萝卜干,慢慢把萝卜晒干就好了。”(pg:57)
慢工出细活,需要的仅仅只是慢慢地,慢慢地悄然进行。
你能想象吗?有些事,当你什么都不需要做,时间一到,就决定了食物的美味程度。好比说酒糟腌鱼,需要腌渍三天,蜂蜜柚子要腌置一个星期以上,腌藠头或梅干需要半年至一年时间;成功的秘诀便是对每一道工序永不厌烦。
因此,整本书总听到英子不厌其烦的叨叨:“虽然麻烦,但还是想每天用各种各样的食材均衡营养,对身体好。”(pg:26)
“口味变清淡后,反倒能尝出食材本身的味道了。医生也说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了,我自己都不相信,上了年纪,能维持现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pg:22-23)
“市面上的东西反而觉得味道太重,难以下咽。”(pg:20)
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卫生,英子不辞辛苦地去很远的超市采购食材。(pg:28)
修一先生死得适得其所,这是一个完美的死法,午睡中静静悄悄地离去,对谁都不造成负累,这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死法吗?诚然,他不能掌管寿命的长短,但维系生命的活水泉源一定与吃食有关,不是吗?(书中没有提到修一先生在两年前得了什么病,需要住院。)
我们一向秉持的“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看来是个谬误,为什么不说“话语如同食物,不能随意入口”?尽管东西搜了,脏了,霉了,坏了,我们仍冒死吃进肚子,在所不惜,无怨无悔,因为相比话语的力量无远弗届。然而,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病变在我们肠胃血液细胞里可以潜伏几年,抑或十几年,同样不能小觑。要我说,“无远弗届,不辱炊事”,因为,吃什么我们就成了什么。
吃,绝对是人生而平等的自由,尽管不怕自己肥头大耳,脑满肥肠,大腹便便。每个人都想长命百岁,都想无疾而终,都想寿终正寝,却不知道如何拒绝一个周末胡吃海喝的宴请和饭局,为的可能只是填饱不满足的寂寥,排解和抚慰一周后的紧张工作情绪。亲朋戚友又吃,又喝,又闹,又讲,一口接一口的吃,吃,吃,唯独缺乏对食物存敬畏之心。按英子的话说,吃的东西一定要精挑细选,那可是关系着生命的事儿啊!
好的食物融入我们血液里,还化作我们记忆的一部分,饱含的情感和味蕾连接,我们不由自主的想起“外婆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正像英子小时候吃妈妈刚刚烤出来的面包,那种“好吃的不得了!”的味道记忆犹新,因此,英子传承这样的理念,告诉花子(外孙女)好好吃饭有多重要,让花子尝到更多新鲜的,外婆记忆的味道。(pg:117)
十多年前,一个孩子跟我说:家里从来不开伙,妈妈爸爸永远带去吃学校食堂,说着还向我炫耀,卡里有两万多块钱。我记得,这个孩子极少喝白开水,和他爸爸一样,左手拿着可乐,右手拿着鸡块,一边吃,一边嘴里冒着泡,油滋滋,蔫呼呼;心想,这孩子得有多可怜,他是吃什么长大的?
有一次,话很多的他跑来跟我说,他妈妈发疯了,煮了极其难吃的东西,不知是什么鬼,全部倒掉。
心想,从小被惯坏的肠胃,以后再难挽回了,何其不幸呀。
修一和英子的故事让我们回味无穷,就像蔡琴的成名曲《读你》一样,百听不厌。事实上,不是《明天也是小春日和》和《每天都是小春日和》著作本身让人惊艳,而是他们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就成了一本书,非常耐人寻味,真真正正成了“读你”。
其实明天如何,我们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寿数几何,我们并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然而,我们可以扩展它的宽度。吃得健康,活出快乐至少是我们有生之年,应该竭尽所能努力去做的事,因为We are what we eat.
中文书名:每天都是小春日和
作者:津端英子、津端修一
译者:黄少安
出版社:新星
页数:159
出版时间:2017年5月第一版
2018年3月第2次印刷
【注】文中开头第一张图片是拍摄自书的封面,其它的图片都是家中的饮食,虽然有煎的食品,却是用极少的油小火慢慢煎,时间上很花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