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博客的背景是前阵子,我负责的项目的轮训读卡程序出现了问题,讲道理来说,定时器在3秒轮训一次,读到卡信息就停止轮训这个逻辑是正确的,但是呢,本地读卡程序会4小时后自动崩掉,而此时呢,浏览器的请求有很多都在pedding,项目采用的是jsonp的方式请求后端接口,也做了jsonp超时删除script标签的处理,可为什么读卡接口超时后还是没有删除掉次请求呢,于是,看了很久发现,请求的回调采用的是promise接收和处理的,获取请求接口的返回值是由promise.race()获取的,于是就上网补充猿食,才发现这两者的区别,恍然大悟。
一、Pomise.all的使用
Promise.all可以将多个Promise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同时,成功和失败的返回值是不同的,成功的时候返回的是一个结果数组,而失败的时候则返回最先被reject失败状态的值。
Promse.all在处理多个异步处理时非常有用,比如说一个页面上需要等两个或多个ajax的数据回来以后才正常显示,在此之前只显示loading图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Promise.all获得的成功结果的数组里面的数据顺序和Promise.all接收到的数组顺序是一致的,即p1的结果在前,即便p1的结果获取的比p2要晚。这带来了一个绝大的好处:在前端开发请求数据的过程中,偶尔会遇到发送多个请求并根据请求顺序获取和使用数据的场景,使用Promise.all毫无疑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Promise.race的使用
顾名思义,Promse.race就是赛跑的意思,意思就是说,Promise.race([p1, p2, p3])里面哪个结果获得的快,就返回那个结果,不管结果本身是成功状态还是失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