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歌曲《含笑有白鹭》,很有味道的一首歌,单曲循环一下午,我烦躁的心也渐渐安静下来。
来自今天朋友圈好友的一条状态:独处让精神丰满,独食让身体丰满。
我看到后会心一笑,难不成这厮已经长成了一个胖纸,才得来如此痛的觉悟。
我尤其喜欢前半句,我们每个人总要被孤单打败过,才能享受生活。
曾几何时,我也是个害怕孤单的胆小鬼呢。
虽然现在仍有一些害怕孤单,大白先森总是说我过于依赖他了,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我可怎么办!
换来我的白眼,以及呸呸呸!
上学的时候最怕寂寞,身边总少不了一众朋友,尤其享受众星捧月的那种感觉。每到周末都要要呼朋唤友一群人聚餐吃饭,哪怕陪舍友一遍又一遍的压马路,也不要一个人呆宿舍,讨厌死了一个人的孤单。
记得有一次我和两个闺蜜一起去爬山,下山坐缆车的时候遇到了难题,一个缆车里面只能载两个人,而我们有三个。
三个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抉择,我说我胆子大,你们两个一起吧。
但是看他们两个说说笑笑的走进缆车,只留自己一个人在原地等下一个车,心里突然间好难过,玻璃心开始作祟,我甚至会想,自己是不是原来一点都不重要,她们也没那么喜欢我。这种想法一旦产生,便如洪水猛兽般一发不可收拾,并有愈演愈烈之逝。
可是,明明是我自己主动提的自己一个人的啊?或许我是更害怕这个要求被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提出来。
还有一次和大师兄还有三师弟一起约好出去游玩,他们分别带了新交的女朋友,而我是孤单一人。
这种感觉很奇怪,明明我是开心的,可是看着他们纷纷去照顾自己的小女朋友,突然间就觉得自己遭到了冷落,感觉到孤单,这中间可能还掺杂着一种“我最好的朋友恋爱了”所带来的失落。
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可是坏情绪还是抑制不住的蔓延开来,敏感的大师兄当然察觉到了啊,主动照顾我的情绪。我为自己的小心思感到前所未有的惭愧,我甚至想挖个坑埋了自己算了。
孤单就是这样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
今天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想要跟大白先森分享,一肚子的兴高采烈,对方却说在忙,都没有一个多余的字,仿若一盆冷水当头浇下,我的小宇宙瞬间就爆炸了,可是隔着屏幕又不得发作,只得自己慢慢冷静。
待他忙完回过头来问我什么事情的时候,我已失了说的兴致,回过去俩字,“没事”!
看,我们此时此刻处于两个不同的星球,怎能不孤单。
小朋友问我,姐,要怎样才会不孤单啊?谈一场干柴烈火的恋爱是不是就不会孤单了呢?
孤单就像影子一样,伴随我们一生,没有人是完全为你而生的,能够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陪伴你;就算有这样一个人,那么谁又能肯定你们的精神世界又恰好是一致的呢。
与其自怨自艾,拼命找话题在朋友圈、微博刷存在感,不如多读一本书充实自己的独处时间;与其为了摆脱孤单谈一场并不是十分喜欢的恋爱,不如静下心来画上一副水彩画。
这会让你与众不同。
一个同事住在天街附近,却从未去过天街。我说周末的时候你可以去逛逛,她说一个人逛街好奇怪。从前的我也定是会这样想的,可是现在我发现一个人也要善待自己啊,而且大家都很忙,谁会去关注你是几个人逛街。所谓“奇怪”,不过是来自我们心里的结。
来北京三年多的时间,我慢慢的学会了去适应孤单,去享受孤单。
尤其是去年一年在家待产,如果我还像过去一样害怕孤单,我想日子定会很难熬。
我学会了一个人去看一场电影,一个人来准备一桌烛光晚餐,一个人逛街给自己买一件美美的裙子可以遮住越来越大的肚子,一个人去书店邂逅一本可爱的书、一个有意思的人……日子过得超级爽,把自己也养得肥肥的!
以前超级不能接受的事情,现在却很享受,我享受这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毕竟能一直陪伴我的只有我自己啊。
前几天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其实一直是拒绝读这本书的,我不愿去看一个痛失伴侣以及女儿的人是怎样孤单度过余生的。直到读完了,心还是会疼。
可是杨绛先生乐观豁达的精神也感染了我,她在孤单中完成了很多伟大的工作:完成《我们仨》,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翻译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歌《生与死》,健身写作……
王朔也在《致女儿书》中写道,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读来很是感动。
我们每个人都生来孤单,但仍要认真享受生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