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止,寂寞不已。寂寞人生爱无休,寂寞是爱永远的主题。我和我的影子独处。它说它有悄悄话想跟我说。它说它很想念你,原来,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柏拉图
每个人的文字都透露着自己灵魂的底色。很多时候,喜欢一段文字是因为恰好契合了灵魂深处的某个点。
微信里,看一个人所关注的内容,大致还是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的喜好的,因为他所转发(或关注)的东西,肯定是被他所认可了的。
不同层次、不同层圈,所关注的内容肯定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在某些方面有所交集,但对所交集部分的理解,很可能也会有所差异。
文字(包括图画和音乐),是信息载体,而信息是灵魂的食粮。平日里,你拿什么样的食粮来滋养你的灵魂,你的灵魂就会培养成为你业已既定的样子。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了这么七个层次:
1,生理需求。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
2,安全需求。指希求受到保护与免于遭受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求;
3,隶属与爱的需求。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的需求;
4,自尊需求。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5,认知的需求。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6,审美的需求。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边的事物有秩序、有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7,自我实现需求。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依据马斯洛的这七个层次来对照检查自己目前正处于哪一个层级观。
有人把做人又分了这么四个层次:
第一重:功利境界,自强不息。指追名逐利阶段,一个人在这个阶段为了生活,实现自身价值,要通过努力奋斗,勇于竞争,敢于拼搏,走向成功的阶段;
第二重:道德境界,厚德载物。是指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实现了自身奋斗目标,走向成功之后,要进入一个高的境界阶段,注重德行修养,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或影响周围社会上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到达、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
第三重:自然境界,随遇而安。指更高的一种境界,是指一个人经过努力到达成功彼岸,又有了崇高的品德修养,就能进入回归自然的境界阶段,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也有无身无患、宠辱不惊的意思;
第四重:天地境界,得道升天 ,或称入土为安。是指人们经过人生的各种修炼,到达圆满结束的阶段,需要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到达、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
他说的你能认同吗?
当你晒出你的心思的时候,我想,那一定是你自然的流露。
而我是这样化简成这四个层级的:
1,生存(物器):具有马斯洛的第1,2级,但同时还包括有某地儿的土豪们所具有的一些秉性;
2,自恋(自尊):具有马斯洛的第3,4级,但同时还包括有某地儿的人们难以释怀的玻璃心;
3,和道(信仰):具有马斯洛的第4,5级,但同时还包括有某地儿的执信者们玄玄论的别唱;
4,美在(逸情):具有马斯洛的第6,7级,但更多指的是那些美的自在体的那种具有参与与观察双重身份的游离境界。
在这里,我把宗教精神信仰类的放在第3层级,而低于美自在层,其理由大致是他信与自信上的一个小小差异吧。以为,真正对生命质地明白了的人,应该是属于自在体的那类。因为存在是个过程,生命亦是一过程,过程离不开活动,而这活动无非就是参与与观察(除非你不在现场),你依据你的现场,做出你参与与观察(或背离)选项,就是你自在本体的具有。因为自在,所以自然;因为自然,所以逸情。在美和审美间享受这过程不同赋予的美在,实乃大境之无境之界也。何不悦乎?!
我可能更想强调的是自在体和自在体的呈现。以为美就是客体与主体的一份和谐,当你觉得融洽的时候,美就是这座桥路上(=)的沟通——通达的获得感。
又,之所以把美自在放在最后,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对于美来说,没有最美的,只有更美的。也就是说美的次第观是必然存在着的。
友问:那么,你属于哪一个层级呢?
有答:各级皆具有少许影子。身在低级,梦在高级,好高骛远,杂碎一个。因此,“胓”这个字的形象,大致是可以描绘目前我的状态的。
流记:网络上读到“每个人的文字都透露着自己灵魂的底色”这句话的时候,在想,我灵魂的底色究竟是何样?追问半天,竟有些沮丧,原来我是一个痴了迷的逃荒者,不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