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第一本书:《腾讯传》,一口气读完后才发现之前对腾讯的了解真是太少太少,它太低调了。
本书,就是带你走进腾讯的一本书,也许有些事情你耳闻过,但在这里,你会得到更多关于过去的细节和关于未来的思考。
腾讯这家公司确实太低调了,与阿里相比,腾讯更像是班级里坐在后排角落里的一个优等生,他默默地成长着,以另一种沉默的方式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和声音。而阿里的高调,像是个顽皮的孩子。
对腾讯的了解,仅仅停留在QQ和微信,以及由这两者建立的世界,对其历史知之甚少。媒体对腾讯的报道,甚至更少。哪怕在今天,百度搜索“腾讯”,也只有一亿条相关信息,而搜索“阿里”,则有超过八亿条的信息。
最开始的腾讯低调,是因为他处在互联网世界的边缘,在三大门户网站的时代,没有人会在意一只小小的企鹅能掀起多大的风浪;现在的低调,则更多的是企业性格。
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的发展,其实更像是人类的进化,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的地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以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该踏向哪个方向。
进化,就是适者生存的强者逻辑,但是,进化也是一个不断妥协和适应的过程,强者在进化中并不占有绝对优势。
强者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身躯和身后的实力,轻易的占领高地,但是占领高地之后呢?在高地上的深耕更需要适应高地环境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者。ICQ和微软最早占领了即时通讯的高地,他们有尖利的锄头,但他们的锄头难以凿开中国的土地。
梳理腾讯的发展历史,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腾讯的“进化”几乎都是在外界环境变化下做出的“选择”,移动梦网业务的瓶颈,让QQ团队得以成长;现在的开放,也是在3Q大战后的受到舆论压力后的改变;微信也是在米聊发布之后,出来应战的产品。
很多人说腾讯是“抄袭大王”,马化腾解释道:“我不盲目创新,微软、谷歌做的都是别人做过的东西,最聪明的方法肯定是学习最佳案例,然后再超越。”
BAT三家互联网企业里,只有腾讯是“最中国”的,就像深圳当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一样,身处深圳的腾讯则担起了中国互联网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很多东西,确实不是腾讯原创,但是在腾讯手中发扬光大的。他是典型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美国互联网公司擅长的是“从0到1”,而中国互联网公司更擅长的是“从1到N”。而腾讯特别善于把它“发扬光大。”
这本书浅显易懂,不讲大道理,从一个企业出发,触摸整个行业的呼吸。
吴晓波的文笔细腻,很多抒情的地方点到即止,在高潮处戛然而止,能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我的一个导师说,十几年前去腾讯参观学习时,腾讯在介绍与新浪的对比时,说了新浪的优势和腾讯的不足,导师断定觉得这个家“伟大”的公司。夸夸其谈自己的优势,贬低竞争对手,我们见到的案例太多。
看完《腾讯传》,对腾讯的敬佩之心又在心中上了一个台阶。
腾讯的成功也打破了我之前的一个思维定式,觉得企业创始人一定是要四面八方、外向活泼,小马哥的低调和含蓄则是一个反例。
马化腾的特质太普通了,在北上广的街头,一千米之内这样性格的程序员一抓一大把,腾讯从创立到现在没出现重大的人事变动,特别是高管团队,都是很自然和平和的实现过渡,这是一种程序员文化,他们不善于与世界激烈对抗,而是在一定的语言中默默改写历史。
腾讯,就像他公司的形象代言人——那只憨态可掬的企鹅一样,已经从南极走出,脚步正豪迈的走向新世界。
说到腾讯,不得不提阿里,这是必然。
有个细节:阿里员工每人都有自己的“花名”,就像一个传统的中国江湖。而腾讯员工,每人都有英文名,就像一个“国际化”企业一样。而两者,谁能走的更远,在现在,是个谜。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