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比喻:“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记得有一位教师曾写下这样的心得:“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教师能把握好,闪光点就会成为学生进步的起点。”
爱因斯坦小时候成绩一般,由于不爱说话,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一次偶然机会,12岁的他得到了一本平面几何教科书,从此痴迷于“无穷世界”。现实A或许很多人没有爱因斯坦那样的天赋,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也是不争的事实。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各不相同,都能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的提升。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教育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许牡丹开。” 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诗启迪我们:教育的目光不能总是盯着花园里耀眼的牡丹花,而要更多投向墙角处不起眼的苔花。事实上,牡丹也好、苔花也好,都应当给予悉心呵护、精心浇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有时默默地看着班里的这些孩子们,如果不论学习,真的每个孩子都很可爱,都有令人喜欢的一面,可如果拿学习来论事的话,就不经意地把他们分成了三六九等。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多关心学习成长相对落后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更多的信任和激励,让他们的闪光点和特长能够通过教育引导,实现更大的突破,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多人生出彩的可能。
愿我教过的孩子将来都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