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美]罗伯特·所罗门,凯思林·希金斯著 张卜天译
在回答大问题时,哲学的关键恰恰在于使我们超越那些我们起初认为自明的东西,对事物进行彻底思考,直至能够实际捍卫我们相信的东西。by Robert C. Solomon
作者:唐志成
作为哲学入门图书,《大问题》让我们最大限度地享受思维的乐趣。
不同于其他哲学导论著作,它不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罗列哲学史上的观点,而是按照大问题(big questions)来组织材料,在近乎大白话的叙述中,将整个哲学的世界逐渐展现出来。
在11个章节中,除第一章以提问方式引述“哲学的问题”外,其余十个章节分别谈论了生活的意义、上帝,实在的本性,真理的追寻,自我,自由,道德和好的生活,正义和好的社会,非西方哲学,以及美,这十个“大问题”。
说句令人沮丧的话:这本书很难读透。“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偏向于模糊和暗示,不太讲究逻辑和推理。中国传统哲学著作大多采用结论式论述,不追求甚至避免论证。后来者继承了这个传统,即算是作注疏,依然不讲论证。数千年的诸子百家著作,流传到今天,除了几部原著外,大多是对于原典的解读和生发。
由于论证传统的缺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是不承认中国有哲学的。一些西方学者最多承认中国文化传统中有某些哲学意味存在。
在这种文化和思维熏陶下长大的人,对于西方式的严格的论证式的哲学传统,可能有些不适应。那些我们以为不言而喻的地方,作者却煞费苦心地在追问。
比如,第五章“真理的追寻”中,关于两个世界假设的质疑。
对于一般的哲学论述来说,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两个世界假设。这两个世界的假设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述:1)存在着一个“外部”世界——一个处于我们的信念和经验之外的,不会受我们的想法影响的世界;2)我们能够直接认识的不是世界本身,而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内容——我们的观点、信念、各种经验以及那些所谓的必然真理(比如逻辑规律和算数规律)。
对于这一假设,许多哲学家都接受,怀疑论者则让其陷入了困境。
在怀疑论者看来,针对两个世界假设,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所认为的必然真理,是否仅仅对于我们的思考方式或语言来说才是真的,而非世界本身的样子——换句话说,是不真实的。
怀疑论者认为,我们可能根本无法认识世界。
“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作者不仅不否认两个世界的假设,还对怀疑论者的结论给出了高度评价。
怀疑论的结论,对我们很有益,“主要是因为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多么容易把看似自明的东西认定为客观真实。在回答大问题时,哲学的关键恰恰在于使我们超越那些我们起初认为自明的东西,对事物进行彻底思考,直至能够实际捍卫我们相信的东西——甚至反驳像休谟那样卓越的怀疑论者。”
只有讨论,没有定论。对于其他“大问题”的讨论亦是如此。
可以说,作者在刻意避免给出所谓的正确答案。我们对所谓的标准答案,却有着偏执的追求。
***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对《大问题》这本书感兴趣的,不妨先试着回答下面这16个问题,初步审视下自己,以及你所理解的生活。
1.有没有某种你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东西?如果有,它是什么?
2.如果你只有几分钟可以活了,那么你将怎样利用这段时间?如果还能活几天呢?二十年呢?
3.人的生活拥有哪些在牛或昆虫那里无法找到的目的?你的生活目标是什么?
4.你信仰上帝吗?
5.下面哪种东西最“真实”——是你所坐的椅子,构成这张椅子的分子,还是当你坐在上面时的感觉印象?
6.你怎样证明你的确有思想和感觉,的确有一个“心灵”?
7.假如只有你一个人相信地球绕太阳转而非相反。你所相信的是真的吗?
8.假如你觉得这样一个想法是可能的或至少是可以设想的:你此刻仍然还在床上睡觉,只不过是梦见自己在审视自己的生活。你该怎样向你证明这不是真的,你其实正醒着?
9.把你当成小说中的人物描述一下你自己。
10.你怎么样向一个外星来客解释你是谁?
11.你愿意跨进快乐箱吗?
12.一个好人必定会快乐吗?生活最终是公平的吗?
13.你相信杀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误的吗?
14.你是否曾经做过一个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决定?
15.自由总是一件好事吗?
16.你想要孩子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