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封后的第二周,相信屏幕前的很多伙伴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最近国内各省市的新增确诊数字持续回落,伴随着仲夏的到来,2022年春夏新一波疫情终于逐渐平稳。生活似乎又恢复了生机,回到了往日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
即使疫情过去,生活恢复如常,但疫情带给所有人的心理创伤,却不是那么容易能过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相关统计,在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就大幅增加了25%。
《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仅在2020年,全球重度抑郁症的病例就增加了5300万,其中超过3500万是女性。
在新冠流行之初,因为对病毒不了解再加上其高传染性及致死率,新冠给大家带来的是恐惧和焦虑。而在疫情持续2年之久的今天,疫情非但没有结束,其变异株传染性却增加了数倍,各种方法应对仍然防不胜防。这带给我们的无疑是持续的焦虑和迷茫...
这场流行了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已经不仅仅是全球都需要面对的公共卫生危机,更是一场严重的社会心理健康危机。
早在三月份《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栏目中,中国中科院院士陆林公布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他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全球新增抑郁症患者超7000万
全球新增焦虑症患者超9000万
全球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
虽说时间会抚平一切伤痕,但是陆林院士表示,疫情对人类心理层面造成的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
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都罕见的灾难。
这段时间,我们都经历了很多。
数轮核酸、隔离、封控管理……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这些突发状况会让人产生应激反应,焦虑、担忧、愁闷等困难情绪也随之而来。
应激状态下,这些情绪更易被放大和加重。我们常常深陷其中,对外在刺激格外敏感,有时我们甚至还未觉察,便已被负面情绪席卷内心;有时意识到了,却又难以与人表达和倾诉;有时它们还改换面目,成为引发生活矛盾的导火索……
人们在亲历或目睹创伤事件后受到冲击,一个月内反应症状严重异常的称为急性应激障碍(ASD,Acute Stress Disorder),要是一个月后仍不好转可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常见的PTSD症状有以下3种:
重复体验
即使过去了很久,但还是会反复想起与创伤有关的场景和事物,比如不断刷新冠的信息,想起自己被隔离、封控的日子,各种关于新冠的想法在脑中循环,甚至可能会做噩梦或出现闪回记忆,感到再次经历创伤事件。越是不愿再去想,越是停不下来。
回避行为
还有一些回避行为,表现为不愿想起或谈论任何与创伤有关联的记忆或事物,即使没有实际危险性。比如不少人表现出对疫情相关话题的回避。
过度反应
在经历了可怕的情况之后,当事人可能会感到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生坏事,或者高度警觉和焦虑,易受惊吓。比如很多人对“聚餐”、“出行”过度害怕。
疫情的无常,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人们心中对于生活的稳定感和安全感。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在遭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但从未被诊断。我们知道自己过得不好,但不知道有什么术语可以描述我们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如何将我们身上的小毛病联系起来,不知道向谁求助,更不知道什么治疗能帮上忙。
更可怕的是,新冠疫情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人类集体创伤。它不是部分人遭受的灾难性事件,受到生命威胁、承受财产损失……它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以及工作状态,甚至世界的运转状态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人来说很难一下适应。
社会性的创伤可能唤醒人们对以往经历的记忆和感受,并激化原先就存在的社会、医疗卫生、精神或经济方面的矛盾。冲击持续的时间越长,给人造成的不安全感就越强烈。
也就是说,伴随此次疫情而来的心理危机不是针对几个人,而是全社会。
我们究竟该如何抚慰疫情之下的个人心理创伤?如何实现疫情创伤后的社会群体心理重建?
这已然成为了一大不可忽视的课题。
也正因此,睿心Wiseheart邀请具有25年深入临床实践和教学经验,精于创伤治疗的国际认证正念&躯体创伤治疗讲师曼维拉·米施克·丽兹Manuela Mischke-Reeds通过半日工作坊来温和、安全地带你深入探索并抚慰曾经的创伤,更轻松、坚强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