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如果活在现代,他的社交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我想他如果是某个行业的专家,应该会有不少客户委托。和他咨询疑难杂症,让他解惑。
但我不觉得他会有很多朋友。
有些人非常在意对错,所谓对错,用哲学的说法就是「客观真理」,相对客观真理的,叫「主观真理」。
比如崔永元试着通过科学论据,去说明转基因食物影响健康,最后真的有科学证据说明如此,那么他认为转基因食品影响健康的想法,就成为客观真理。
这里就点出了一个重点,在客观真理得到验证之前,无论你多么坚信一个事实,可能都只是主观真理,都只是你的主观臆测。
比如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我们读《金瓶梅》,知道潘金莲出轨西门庆,但武大不知道。
有人告诉武大:「你老婆出轨啦!」
如果武大不信,那么对他来说,他认定的主观真理就是「我老婆没出轨」。
武大捉奸在床,那么这个主观真理就会上升到客观真理。
科学也是如此,没有被验证的物理学假说,那就是假说,可能是真,也同时存在被证伪的可能。
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主观真理,就是「上帝存在」。
但因为上帝存在很难验证,所以如神学家安瑟伦最后只能说:「因信称义。」
意思就是,相不相信,才是信仰的基础,而不是实际上到底能不能证明。
也许有人觉得安瑟伦的想法很蠢,但实际上如果他很蠢,那类似的事情到今日屡见不鲜。
微博上天天都有明星情侣,一下闹这个,一下闹那个。
吃瓜群众谁知敢说他知道真相?
到底这两个人分手是炒作,还是那两个人结婚是营销?
我曾听一位追星多年的朋友说,她追星是为了纾解生活压力。
能够有一个喜欢的人,她会觉得生活有乐趣,比较快乐。所以她多年来即使追过的明星换过一个又一个,但一直在追星。
也许对某些粉丝来说,他们主观真理认定,愿意买单,或许这对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
有些人特别招人讨厌,就在于他们过份的注重客观真理。
今天一个医生要诊断病人得了什么病,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寻求客观真理的病因,无可厚非。
但有些事情,硬是要找出一个客观真理,往往只会破坏人际之间的和谐。
很多时候,注重主观真理多一点的人,更显得可爱。
而对真理的态度,往往也能见到一个人对于感情的态度。
比如有的夫妻快离婚了,可能妻子还有想要挽回意思,对感情还抱持着希望。
但丈夫却一直纠结于两人之间发生过的各种矛盾,上一次为了什么吵架,哪一次大家不愉快是谁对谁错。
这位丈夫越是想要把每件遭心事的对错,责任归属搞清楚,通常就能看出,比起在乎眼前这个人,他似乎更在乎自己是不是对的。
所以这就延伸出一个可笑的问题。
有些人老说自己在乎对错,实际上他们根本不在乎对错,他们在乎的是自己。
就算这个人说的根本不对,只要旁边的人都说他对,他就会满意。
某些贪污被抓的大老虎,就是这么失手的,他们被旁边的人捧得飘起来,导致他最终失去了对情势的判断力。
所以如果再次以苏格拉底为例,他可能注重客观真理到了一种洁癖的地步。
但至少他不会犯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是不是对的,看得比事实对错更重要。
这样的人即使情感上不可爱,至少周围的人需要正确引导的时候,知道问他没错。
我看过不少单身的人,他们都像苏格拉底,他们老是喜欢纠结各种事情,但人们跟他们聊这些事情,聊完之后就不大想跟他们有太多联系。
因为他们很无趣,他们好像很怕自己说不出一套套的道理,好像很想证明自己的能耐。
实际上,有时人与人相处,需要的仅仅是一点轻松。
有些人特别能自嘲,也甘愿被别人取笑。
他追求的不是我是对的,也不一定要我知道很多客观真理,但他能够让别人主观感觉幸福。
比如两个人在一起,让对方主观上喜欢你,更进一步爱上你,才是情感连结的基础。
所以即使报纸告诉你,许多女孩都喜欢唇膏,只要你喜欢的女孩不喜欢唇膏,你硬是送她唇膏,她也不见得会高兴。
反过来,即使多数人都说男孩子喜欢蓝色,只要你的男朋友喜欢的是其他颜色,那么就算全世界其他男生都喜欢蓝色,又有什么意义?
有时,爱情中最能感动人的举措,就是放弃对客观真理的追求,乃至于放弃对主观真理的追求。
比如当伴侣碰到烦心的事情,譬如在工作中出错,被老板骂哭。
即使你明知错的是你的伴侣,而且这个错可能违反了你自己的工作观,但那一刻,对方需要的是陪伴、同情,而不是说教。
那么,即使那一刻你说了谎,你迎合对方,那也不表示你也错了。
在两人相处的关系中,你可能对的不能再对。
作为一位哲学研究者,我愿意成为苏格拉底。
但在感情的世界,我只想说:「苏格拉底,你安心的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