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自然界的法则之一,始终存在于天地之间,无论在什么样的群体和种族中,战争从来就不曾中断。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战争的影子也是随处可见,无数的先人们也都总结过关于战争的智慧。在我们中华文明的体系下,还诞生了专门研究战争的一个群体,以前叫做兵家,兵家的著作从古到今也有不少流传于后世。
当然了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现代人,并没有专门用心去研究过古代先贤的大作,只是在耳濡目染中有所耳闻。因此我这里说的也只是一时兴起的一个想法,当然肯定不准确,也不完善,甚至是不正确,但却是个人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的一点小见识记在这里罢了。
直接说我的结论,当社会生产能力低于需求的时候,就会有战争的风险。当然这个结论看起来很粗糙,因为近代以来很多战争都是因为西方国家需要一个产品倾销地而爆发的。
近代以来的战争暂时搁置一下,先说一下中国古代的战争逻辑。往往我们说的战争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很统一的原因,比如说,民不聊生、政治腐败、军阀作乱、外族入侵、农民起义等等。
但是在大型的改朝换代的战争史中,如果我们深入下去,又总能看到另外一些词汇,比如,英雄辈出、乱世出英雄、文臣谋士、纵横捭阖。那么问题来了,这就是一个悖论啊,一方面民不聊生,一方面人才辈出,总不能所有的英杰人物都出在朝廷的对立面啊。为什么那么多的英雄换来的确实没完没了的战争,难道英雄都爱战争吗?
当然不是了,直接从结论里面拿过来,社会生产能力低于需求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战争。古代中国社会差不多是一个纯粹的农业社会,而农业社会的生产能力其实是摆在那里的。因为土地就摆在那里,当然了也可以开垦荒地,那就算作可备用的资源。总得来说,生产能力即便是有增长,那也是线性的,而且是有上限的。
另一方面就是社会的需求,虽然生产能力是有上限的,但是社会的需求却几乎是无尽的。需求的增加一面是人类本性里面带有的贪婪,再一个就是人口的增加。
总结历史的经验,当一个王朝从战争中建立起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可以说是人口最少的时候,同时也是最朴素的时候。
可以这么说,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口,同时旧有的贵族被打倒,而新生的贵族还没有养成奢靡的习惯,这个时候所有人渴望安定,渴望恢复生产。而伴随着战争,必然也会促成土地和资源的再分配,而这一次的分配必然是相对公平的,因此人们也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动力。
从史书中可以看到,一个王朝刚刚稳定下来的时候,政策往往也很统一,那就是休养生息。所谓的休养生息,其实就是啥也不干,让老百姓自然生活,自生自灭,朝廷尽量少参与。官方做的无法就是,少收点税少征点劳役兵役什么的。
当朝廷的皇帝换了几茬之后,那些开国元老们都与世长辞了,整个社会早就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了。这个时候,人性中的贪婪就慢慢出来了,而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人口有了相当规模的恢复,而且新的社会阶层也都慢慢固化下来。
新兴的特权阶层必然想要更多的索取,这个时候国家还处在向上发展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往往就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新生的人口,可以开垦因为战争荒芜的土地,也就是说此时的生产能力勉强跟得上需求。
当王朝到达二百年左右的时候,社会矛盾就开始凸显,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特权阶层越来越索取无度,而土地的开垦基本上到达了最大值。到这个时候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很多的宫斗剧其实就是差不多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人口已经进入了高峰时期,不断增长的人口共享着固定不变的资源,矛盾的爆发那就是必然的。更何况,经过百十年的发展,特权阶层逐渐把控了土地,真正应有土地的往往不是种地的农民。
这样一来,社会矛盾就越积越厚,随着矛盾的积累,终须一个突破口。因为在民间多出来的一些人口,是农业生产满足不了的。这个时期,就很容易出一些土匪,生活不下去的剩余劳动力就会落草为寇,以打家劫舍为生,有一些喜欢劫富济贫的就成为侠客。
这个时候朝廷中往往是一片喜乐祥和的氛围,因为高高在上的人民了解不到民间疾苦,当然肯定会有一些人不愿同流合污,挺身而出。这个时候如果在位的是一个聪明点的皇帝,能够听得进去,那么这个王朝还能挽救一下,往往就会中兴一下。我们在史书上往往能看到,某某中兴大差不差就是这么个意思。
而王朝中兴的手段,其实也是很有限的,无非就是打击一下特权阶层,杀几个贪官污吏。对民间少收点税,朝廷少搞点建设什么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况且随着人亡政息,中兴的时间往往是很短暂的。
特权阶层卷土重来之后,社会的矛盾会继续增加,知道无以复加,最终会造成农民起义。历史的车轮将一个王朝碾压之后,继续滚滚向前,进入下一个轮回。
从中国古代历史中其实可以看出一个鲜明的特点,整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其实就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毕竟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而当农业生产不足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的时候,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斗争,和争夺。这个中间如果没有干预的话,慢慢的就会增加矛盾,演化为战争。
当大部分人都想要重新分配土地和资源的时候,战争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因为战争是能够消灭需求的最有效的办法。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我们会看到一个说法,没有一个超过三百年的王朝。其实大体的原因也就在这里了,三百年的时间,足以让王朝的人口,超出了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力所能提供的最大的资源。
然后不得不填一下坑,尝试着理解一下近现代战争。要想理解现代战争,就不能只看一个国家的情况。比如说要想看鸦片战争,就不能只看清朝这边,而是要着眼于一个更大的范围。
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战争,起到主要矛盾的是人口自然增长,带来的需求的增长得不到满足的结果,那么西方的战争,则是人性中的贪婪的爆发带来的结果。
远在明代中页的时候,哥伦布就已经从西班牙出发,最终发现了他认为是印度的美洲大陆。关于哥伦布远行的目的,历来是众说纷纭,同时关于美洲大陆的发现,也是各有不同的说法。
不管美洲大陆最开始是被谁先发现的,无可争议的是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确实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哥伦布开启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罪恶滔天的时代,战争的影子从大陆上的局部战争,投射到了海洋上的全球范围的战争。
就在大明王朝正沉浸在天朝上国的风光里的时候,西方世界通过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开启了一个全球扩张,全球殖民的步伐。罪恶的殖民者,如同蝗虫一样,所到之处一片哀鸿遍野。
他们把身强体壮的非洲土著,运送到各自的殖民地中,尤其是新发现的美洲大陆。就这样把罪恶的黑奴贸易推向高潮,西方国家由此完成了原始积累,这可以说就是西方模式,每一个西方列强都是通过类似的罪恶的积累发展起来的。所以现在西方人跟不就不看不懂,也理解不了,凭什么现象的中国就可以和平崛起。
跑题的时间太长了,再拉回来一下,所谓的黑奴贸易,肯定也是伴随着不间断的战争进行的。但是当时还处在部落时代的黑人土著,必然不是成建制的西方人的组织形式的对手,这相当于高层次文明的降维打击。
既然是战争,就必然有他的背景,黑奴贸易只是表象。实质上还是需求与生产力的矛盾造成的,欧洲那片地方也是山多地少,而且国家众多,从历史上看就很少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即便是有也是昙花一现般的,实际上并没有如同秦始皇一样完成一次彻底的统一。
可以说欧洲那片土地上矛盾重重,无论是从语言、文化、民族还是宗教信仰都没有统一的条件。本身农业生产效率就很低,再加上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管理,那效率就更低了。
产出低于需求,人们急需要向外扩展,但是往那边走呢?西边是大海,东边崇山峻岭不说,再网东还有一个强大的大明王朝不好惹。
这个时候,哥伦布到处游说说是要出海赚大钱,最终他说服了西班牙。哥伦布最终得以扬帆起航,开启了他的星辰大海。
最终欧洲人在美洲大陆上建立了无数的种植园,其实光从这个名字就能断定,种植园从事的必然是农业生产。而欧洲人在美洲大陆上站稳脚跟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农业生产,这也能证明,农业生产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目标。
欧洲人一下子拥有了大片的土地,自己去种肯定不合适啊,自己都是地主了,还需要亲自动手吗?于是当地人就倒了血霉了,他们被殖民者奴役。
但是这些欧洲人发现,美洲土著体质不行啊,远不如非洲的那些黑人能干。于是非洲土著也就开始跟着倒霉了,现在美洲大陆上有了无数的黑奴,土著就显得无比碍眼了,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够,还占着土地,干脆杀了吧,种族灭绝这种事他们干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欧洲人从非洲贩运黑奴到美洲,美洲的种植园产出运往欧洲。就这样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罪恶三角贸易一下子就持续了数百年。
当西方人在全世界占领殖民地、掠夺财富的时候,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迎来了三百年黑暗的开局。大明王朝也终于躺在了历史的车轮之下,清军入关了。
清朝一直奉行着闭关锁国的政策,把来自西方的声音隔绝在太平洋上。但是清朝跟西方世界的贸易并没有就此中断,来自古老东方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在西方世界依然大行其道,清朝跟英国的贸易顺差依然巨大。
此时的大英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他早就接过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看着这个庞大的贸易逆差,英国统治者自然也是眼红心热,他们当然不甘心看着自己辛辛苦苦通过黑奴贸易得到的财富就这么拱手让人。
黑了心的盎格鲁人就想到了一件绝佳的武器,鸦片。鸦片这种东西流入清朝,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既影响到了产能也影响到了需求,严重影响了清朝的社会秩序。此时的清廷也继承了天朝上国的光环,还多多少少有些做为,我们熟悉的林则徐就登场了。
西方世界,此时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本来通过黑奴贸易扩大的地盘和财富足以应付西方世界的需求。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不仅提升了社会的需求,同时提高的还有西方人的野心。
日不落帝国已经盯上了清朝这个巨大的市场,和作为殖民地的巨大的利益。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推推搡搡中爆发了。而清朝跟英国的对抗,就是一次农业文明跟工业文明的对抗,面对工业革命的成果,即便是清朝竭力抵抗,也只能徒叹奈何。
封闭的清朝大门就被这么粗暴的打开了,由此之后清朝就面临内忧外患,本来就不好的形势直接急转直下,一泻千里。而清朝这一次跟历史上之前的战争不同的是,这一次大多数的社会精英还是站在朝廷一边的,但是面对工业文明的降维打击、加上清朝失去的二百年,那也是无能为力。
这一次战争的主角是作为全球霸主的英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只能通过战争才能解决问题?其实深入了解下去,还是那两个原因,人性的贪婪和人口的增长。
通过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的西方人,就进入了人口快速增长的渠道,开启工业革命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这就导致了需求进一步扩大,人类的欲望几乎是没有底线的。到最后发展到,看到软柿子不捏一下都对不起自己。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启了百年屈辱的历程。接下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场场战争,不过就是这一次的延续,一次一次的分赃。
随着事态的发展,这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了。但是他们的欲望并没有就此终结,他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果看一下二十世纪处的数据,就会发现那个时候世界人口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然后怎么办?
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这一次战争暂时缓解了西方世界的矛盾。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中国大陆上终于也终结了大清的统治,换句话说,大清亡了。从客观上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中国喘息和调整的机会,中国人趁着西方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只能说是缓解了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中国古代的经验来开,如果要点满矛盾点,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一次西方国家用十年时间就把一战过后的矛盾点点满了。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工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升,同时也撕裂了西方社会的阶层,贫富差距瞬间拉满。再加上金融衍生品的杠杆作用,在一触即发的第二次战争之前,首先爆发了一场深刻的金融危机。
西方列强为了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把矛盾指向了海外市场,也就是殖民地中。但是还有一些国家没有殖民地,但是也深刻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波及。比如日本,日本在国际贸易上没有办法跟老牌殖民者抗争,于是他就把矛盾转移到中国上来。日本释放了军国主义思想,从此我们也就开启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从上次战争失利中迅速再次崛起的德国,受够了各国的白眼和压力,同时也被经济危机压的喘不过气来。等到希特勒掌控了大权,他发誓要奔小康。又要回到主题了,他要满足国民的需求,就需要更多的资源,放眼望去谁有资源,原来是犹太人。于是他就把犹太人按在地上拔毛,补贴自己人。但这也只能治标不治本,最终还是走向了武力征服世界的征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科学技术迎来了飞速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和解放。回到主题上说就是,生产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同时世界秩序发生了剧变,各个国家都纷纷要求独立,旧时代的殖民统治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西方人喜欢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但是他们又不想浪费自己的财富,他们已经抢劫了几百年了,也习惯了抢劫。所以说,抢劫到中国人的头上也是早晚的事,不过也是因为他们的抢劫,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崛起,让西方世界看到了一条他们所不能理解的道路,凭什么中国人就可以不通过充满血腥的原始积累就完成了大国崛起。当然了各家的问题只有自己才清楚,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比如环境问题,比如受到的屈辱。
现在的我们享受着科技的成果,能够欺负到我们的几乎就没有了,我们以出生在这个国度感到安心和自豪。同时我们也越来越关心环境问题,越来越关心人口问题,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现如今的改玄易张并不意味着之前就是错误的。
因为到当下,战争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原始时代的战争是壮烈的,工业时代的战争的血腥的,信息时代的战争很多人是无感的,但这并不是不存在。不管战争的形势如何变化,战争的逻辑依然没有变化。我们之所以能从虎视琅环荆棘遍地的丛林中,走到如今的地步,恰恰是因为我们每一步都没有走错。
战争的目的从最开始的土地、人口,到后来的资源、市场,再到最后对于世界的话语权。尽管战争的目标在不断的演化,但是战争的结果都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的战争的结果就是杀死更多的人,让资源重新分配。因此战争的逻辑也就没有变化,要想减少需求,最有效果的就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