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审美活动,发生于完全抽象思维能力形成后。
审美是美感产生是的一种思维和感观上的活动,是对某一事物作出好坏判断的前提。审美范围不限于绘画、音乐、文学等一切与艺术相关的美学,也在于对人品、能力、风格等一切与好恶相关的评价活动中。当对事物有了喜好、优良判断时,什么就开始发生。
审美构建于认知之上,认知构建在经验之上,经验存在于与事物的多次交互后积累下的印象。审美是动态且不能最终达到终点的,与事物偶交互次数、屡次交互后的感观、对感观的深刻体会会影响下一次对事物的审美评价。审美的不同,大多在于认知过程的不同。小孩第一次吃到酸桔子与甜桔子差别,会影响他对桔子的审美以及下一次的行为。所以,构建相对客观、完整的审美认知,需要在充分的经验中抽象出思维能力后构建且不断完善的。
外在事物通过他的内质和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味觉、嗅觉、审美产生匹配关系,再由他的形式与我们对之产生经验,形成对他的形式认知模型。
在对人的认知产生之前,我们以接受到的教育、他人行为对自己好恶产生的影响,去构建对人的审美认知。从这类人的行为去抽象出符合自我审美认知的人外在形式。在职场中,见识到果敢、厚黑等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行为时,我们会逐渐构建起职场审美认知。当我们完成工作前,准确输出符合领导和客户的结果,无疑是职业中需要的特质。对领导和客户审美认知的认知,也需要在屡次沟通和交互后逐渐形成,并以此作为自我工作的要求。
对绘画毫无知觉之前,判断一幅画的判断,可能只在于传统审美认知上的,画面是否对称、比例是否合理、色彩是否协调;当了解光影之后可以判断出光影是否逼真;但要对梵高《向日葵》做出与之价值匹配的审美判断时,则可能需要了解艺术、了解艺术史、了解梵高本人、了解哲学甚至了解自己。
高审美是自己在某一方面有高造诣的前提,初级审美认知的构建是帮自己找到立足点的起因。
近段时间,忽觉得自己对事物的好坏判断全凭直觉,毫无审美认知。对个人喜好的物件、公司变化的判断、产出物的好坏快陷入人云亦云的陷阱,感到万分惊恐。构建自我的审美认知,呆在审美不冲突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满足他人的审美要求,而不拾人牙慧盲目选择与跟从。
定下目标:绘画艺术审美认知、职场能力审美认知、个人定位审美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