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讲求团结,讲求大一统,集体主义变成了传统,离群总会被会被当做异类,跟被流放一样,属于低人一等。
儿时你过于“安静”,不活跃,不跟同伴玩,没人会夸奖你,而是会担心你是不是心理有问题,情商有问题,交际有问题,为什么不跟其他孩子玩,为什么跟其他孩子不一样。
等你出到社会的时候,你一心一意工作,下班了不跟同事交流,参加聚餐只是安安静静地吃饭,唱K也只是看着不开口。那么,你的同事,领导都会提防着你,觉得你没有融入这一个团队,随时会甩开他们,所以,你被提拔、被委以重任的机会低很多,在同事看来,你是个自私目中无人的人。你会被孤立,最终不得已离开。
合群,自然就成了所谓的生存之道,想要稳住脚跟,你就必须合群,不管你愿不愿意。
因为要合群,有多少人迷失了自我。
有这个一个大学生,来自于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
因为性格比较孤僻,而且生活条件,生活习惯都跟在大城市的室友不同,所以很难有共同的交流,没有共同的话题,没有共同的兴趣。
室友玩游戏,他看书;室友出去喝酒,抽烟,他还是只能在宿舍看书······
别人都玩得很嗨,自己却好像多余的一样。
为了改变,他决定要“融入”室友的生活圈,做一个“合群”的人。
省吃俭用,找借口让家里给钱,终于能够稍微跟上室友的日常活动:上网、喝酒、玩游戏······
甚至,他也接受了室友递过来的香烟,因为“礼尚往来”,自己也染上了烟瘾。
合群了,结果是什么呢?以前看书的时间分给了游戏和吃喝玩乐,学习的态度也因为合群而变得随意,成绩一降再降。
有这么一句话:“不合群是别人以为的孤独,合群是自我内心的孤独。”
过分担心不合群会无法立足是软弱和无能的表现,是附从的表现,只有在群体中,有被群体其他成员保护的安全感。
我们的祖先都是以群体力量战胜猛兽的,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说法,但越是弱者,越是无能,越需要抱团,这就要求合群。离群,只能独自面对比自己更凶猛强悍的野兽,被猛兽吞噬。
有心理学家研究过:合群聚众能降低内心的恐惧感。
但是,要求合群是弱者的生存之道,强者因为足够优秀,有足够的能力,足以自己应付生活路上的种种障碍。
你看,鬣狗因为能力不足,所以抱团取食,而林中之王狮子,永远都是独来独往的,完全能够自己生存。也没有抱团的鬣狗敢攻击狮子。
很多人因为合群,消磨了自己的独特之处,最后活得跟群体里的其他人一样平凡,而保留自己态度,个性的离群者,注定是不平凡的未来。
现实中,那些牛逼的伟人,如牛顿、爱因斯坦、叔本华、尼采等巨人,哪一个不是因为离群才如此独特。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必刻意合群,也不必可以离群,不是每个群体对你都有好处,不是每个群体都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