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新世相联合选秀综艺《少年之名》拍了一个短片《因为是少年》。第二天起来我又仔细看了几遍。
几个特别青春励志向上的少年,在不被人理解的背后默默努力发光,成为人中龙凤。
但我想说,那不是我,也不是少年的我。
写这些让我想起来五四青年节拍的《后浪》:
“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当然,慷慨激昂的背后,出现了一种声音。
“不要在给我们灌鸡汤了,我们不想奔涌,也并不想说话…”
做个小浪花不好吗?
“没有积极的生活,没有蓝盈莹般的自律和上进,没有那么多大笑的时刻,不想有创造力,不想做顶尖的人。”
这其实是很多“后浪”的想法。
以前,总觉得向上就是好的,做出成绩,变有钱,学习好,甚至长得高,长得美,都是好的,可是,我初中语文老师对我们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一刻我才明白“做自己”三个字,是不是真的更有价值。
因为我们正年轻,我们即将成为时代的接替者,所以,我们身上集结了太多的目光。
自生下来,身上就带着“90后”、“00后”的标签,然后就理所应当的成为你们口中模范化的那批人,无形的压力比实打实的打击更沉重,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我们捏造成了不属于我们自己的、“标准”的、有为青年。
我不愿意。
小时候我有一本故事书,它放在我家厕所,里面有很多关于父母,亲情的故事。我最喜欢的一篇,叫做《我想成为坐在旁边鼓掌的人》.
故事里小女孩和妈妈说,我想做成为一个坐在旁边鼓掌的人。
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是科学家,医生,老师…大家都想成为能为社会做大贡献的人。
这个小女孩在50人的班级中排名23,很稳定的中等生,当家人问起她的梦想她说我想当个幼师,带小孩子做游戏~
大人们觉得都不错,随后问起第二个梦想,她想了想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一时间大人唏嘘不已,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其实在我看来,成为一个妈妈算是个“普通”的大梦想。
世界上“母亲”这个角色太多。比起宇航员、科学家来说,仿佛这个“职业”没有太多的光环,甚至算不上是个梦想,在很多人看来,妈妈只是个人生必经阶段,普普通通的身份而已。
但是,成为一名普通人,未尝不是个梦想。
顶尖的人,抬头才能看到。可世界上有大把大把的人,都处于你的平视角度,他们却各有自己的天地和幸福,而这时的我们,也最舒服。
所以,请不要总看着我们。青春,积极,向上,阳光,都是关于我们的词汇,但请你们,不要羡慕,不要过分关注,不要试图讨我们欢心,不要灌鸡汤,不要把我们一直放在极端的位置,告诉我们你是优秀的或是失败的。
请关注回自己的生活,你们羡慕的生在特殊年代的我们,也即将羡慕出生在我们之后的他们。
不要给我们撬起地球般的压力,让我们做到真正的,肆无忌惮的做自己。即使是做回普通人也没关系。
《后浪》里面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是我想告诉大家的:不用活成他们想象的样子。
我们是后浪,但我们有自己的海洋
奔涌吧,后浪,不奔涌也没事
因为你是少年,所以少年是你
所以你是你自己
即使是普通人 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