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盖乐队│去遍了世界,最爱还是故乡

一、

去听杭盖的现场,其实是被迫的。

我对杭盖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了解,但是在印象中好像也不是那么陌生,总之,他们的音乐我从来没有接触过。

有个朋友帮我力邀我去看一场他们在成都的live,还偷偷帮我买了票(请这样的朋友再多一点,谢谢),顺便还带上了她十三岁的表弟。

如果说我是为了一张免费的票而去看表演的话,那么她十三岁的表弟显然是毫不知情自己为什么来到了这样的现场,我朋友骗他说这是蹦迪的现场,他才在周五的下午背着两个书包火急火燎地挤着地铁过来,结果听到半场,我见他捂着耳朵,在迷幻的灯光和暴躁的音乐中一个人低头看着地面,还问她姐现在可以不可以出去,他想做作业了。

把一个未成年逼到想写作业,实话说,杭盖的音乐应该加到教科书里,这符合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原则。

“这不是我喜欢的音乐,我不喜欢”,她弟弟在我的耳边嘀咕,迫切地希望这场演唱会能快点结束,他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了旁边那跳得像发了失心疯的姐姐,觉得自己好像被骗了。

所以三个对杭盖的了解程度呈阶梯性状递减的人,在这次现场的表现也大不相同,我本是土家族的人,虽然民族气氛并未很浓厚,但也有一种身份的归属感,但总觉得好好地听歌、好好地跳舞就是我的义务,两个不同民族之间的共通,不是以普通话为媒介,而是以一个民族自己的语言,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少很神奇的事情。


二、

演唱会的现场为我去过很多次,但像杭盖这样奇怪的,我也是第一次遇见。

这是唯一一次没有全场大合唱的表演,就连我那疯狂迷恋的朋友,能跟着唱上的几句都屈指可数,每次乐队的人在台上用蒙语说着要唱的下一首歌时,底下的人都热烈地吼起来,我转头问我朋友说是要唱什么,她用一种虚伪的假笑回应我说,我也不知道,装作你知道就行了。

我想不愧是脑残粉,还是挺有个人原则的。

但音乐不仅仅只是语言的传递,旋律和节奏同样是重要的,全场的人在没有跟唱的情况下,还能摇摇晃晃蹦蹦跳跳站一个多小时,我转头看我朋友时,她脸上已经沁出了细密的汗珠,混着她亮晶晶的脸庞,加上“鬼魅”的灯光,那一刻我觉得民族的不是世界的,就是她一个人的。

这就是音乐的真谛了,不一定要听懂,只要听明白就行,听懂和听明白是两回事,前者是一种任务,后者是一种享受,未成年的表弟就是想听懂,结果失了乐趣,朋友听明白了,就爱屋及乌。

而我介于两者之间,又仰仗着少数民族身份的“荣光”,虽谈不上有多狂热,但至少在音乐中找到一种共鸣,故乡永远是少数民族音乐里的主旋律,这是一种固有的情愫,剥茧抽丝后留下来的东西全人类都能共享,所以昨天的人群中,还站着两个摇摆的老外就不足为奇了。

可能在杭盖的现场里,老外体会到了别样的平等,除了扭动身体挥舞双手,没有人能说话,大众流行文明中的“歧视和偏见”,在小众文明中消解和融化,音乐不仅仅是桥梁了,她所担任的角色的更加多元,也更精准。

三、

自己喜爱的乐队人气并不高,看起来好像是件很矛盾的事情。

朋友昨天虽然高兴激动,但脸上还是挂不住那副担心的表情,觉得来听杭盖的人看起来好像不是那么多。

在排队进场的时候和安保小哥聊天,他说这一场很轻松,要是玩嘻哈的人过来,他们要多出几个人抵住前面的铁栏杆,观众太疯狂,表演者也很疯狂,那可真是把他们累的够呛。

我朋友明显就不高兴了,后面一个看起来像程序员的男人也凑上前来感叹,觉得这么好的音乐没有人听很可惜,又觉得中国的年轻人似乎过于被外国文化“荼毒”太深,对自己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文化已经视而不见了。

但我觉得现状并没有说的这么严重,一个乐队火起来与一种文化流行起来,中间并不能粗略地划等号,况且文化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东西,我们在主流的文化里花时间去寻找和心欣赏自己喜欢的小众文化,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等哪天你喜欢的小众文化火起来变成了流行,你又会继续地寻找下一个小众文化的代表。

这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自我治愈的过程,人们需要找到一种慰藉,而这种慰藉并不需要广而告之,一旦连这个也变得流行起来,那她的治愈性就消失了,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娱乐。

单纯的娱乐只会暂时地让人分泌多巴胺获得快感,这就与当初听音乐的初衷南辕北辙了。

四、

我虽然是少数民族,但第一次在音乐中流泪,还是在别的民族的音乐中。

之前中国达人秀了来了一个蒙古族的小男孩乌达木,唱了一首蒙语的《亲爱的额吉》,我在屏幕这头哭得不能自已,当然小男孩的故事和节目的剪辑,也一起促成了这场万众瞩目的感动,但这与单纯的娱乐不同,因为她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现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是单曲循环这首歌,她给我的感动虽不及第一次的震撼,但这么久以来,却像是冬日的瓦罐熬汤一样,咕噜咕噜地一直心里冒着泡,我得到的东西虽然没有变多,但是感觉却在一次次地加深,我想这就跟我朋友喜欢听杭盖一样不谋而合了。

看看杭盖的歌,《乌兰巴托的夜》、《青海摇篮曲》、《酒歌》、《故乡》、《初生的太阳》、《鸿雁》、《圣祖成吉思汗》,好像都与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流行的文化毫不沾边,但那么多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甚至是不同国籍的人,都在其中得到了自己追求的那份感动,我觉得这就够了,一个乐队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但我还是由衷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他们,这样他们能赚的更多,吃足喝饱后能好好地继续创作。

美好的事物总是被人误以为是生自于苦难,那只是表述者的侧重点不一样罢了,粉丝的应运而生只是想为创作者筑建一个温暖的巢穴,在互相的支持中,音乐或者其他一切艺术形式事物,都将永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