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在路上看到了两辆黄色的校车。
一个是某某外国语幼儿园,一个是某某双语幼儿园。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昨天看的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三十岁时才知道,曾经躲过去的今天都要你加倍还》。
大意是说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对于英语或某些学科总是能躲就躲,能逃就逃。
直到有了孩子,才发现这下是怎么也逃不过去了。
作者大着肚子去上英语课,遇到一个宝妈,那个妈妈是全职妈妈,抽空就来学英语,学一会孩子放学时间到了她就赶紧跑去接孩子。
中午吃完饭送完孩子,又跑去学英语,学到下午三点孩子要放学了就赶紧再跑去接孩子。作者问她:全职妈妈已够辛苦的了,怎么还要跑来学英语?她说:艾,要学的,我们家孩子上的是双语幼儿园,有时回家说英语我都听不懂,想着孩子以后还要上中学上大学,自己要不懂点英语怎么陪他一起成长啊!以前是能躲就躲,有了孩子才发现曾经躲过去的,今天都要你加倍还。
看完,感触颇深,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由其是现今城市中的年轻父母,他们不但要给孩子一切最好的,而且还要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为了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他们不惜去报班去为自己充电,把日子过的充实而富足。
相比之下,小地方或农村父母就没有这个意识,当然,或许也没有这个条件。
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从一开始,从起步阶段就拉开了距离。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当城里人还在上学的年龄,穷人的孩子早早就踏上了社会。
城里孩子一毕业就能拿到穷人孩子奋斗了很多年的薪水。并且毫不费劲,什么是差别,这就是差别。
然后富人孩子再生孩子,条件会更优越,穷人孩子再生孩子,依旧是个穷孩子(当然也有逆袭成功的,但少之又少)。
阶级分化,贫富两极分化就是这么一步一步一层一层的逐次传递继承下来的。
我们常会嚷嚷,要给孩子最好的,可是什么才是最好的呢?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在这个问题上都是迷糊的。
孩子小不懂事,所以很多时候都要我们这些做大人的去替他做选择做决定,有时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一个选择或一个决定,但对于孩子可能就是决定命运影响一生的抉择。
所以,愿我们做家长的明智的就算了,不明智的不妨多看一些书,或多上一些培训班多学点东西。
其实,孩子最需要的莫过于两条:1.爱,2.教育。这两条缺一不可,这两条可以改变乃至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而启蒙教育的第一个老师,第一个引导者就是家长。
当我望向愈走愈远的黄色校车时,我清楚的知道,这个车里坐的小孩的未来已经注定比普通人要好,已经注定他们将是未来社会精英的一部分。
他们是幸运的,是特殊的一个群体,如果社会上多一些那样的学校,多一些上面说的有智慧的父母,那我想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进步,更加和谐,更加繁荣。
有句话说:生而不养,不如不生。
还有句话说:养而残缺不如不养,不如不生。
既然你生了他,那么就要对他负责,扔掉你的懒惰,陪着他跑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