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孩子的时候,我宅。不喜欢交朋聚友人情世故。我对朋友的需求也偏重于精神层面的交流,猫在家里,通过网络,和朋友们打字,安静、从容、随意,这是我喜欢的方式。
但自从有了女儿,我变了,为了带孩子接触小伙伴,逼自己走出家门。慢慢也体会到个中快乐。
其实出去玩也不光是为了孩子,偶尔从生活琐碎中脱离一下,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像给心灵充电。小夫妻成天闷在家里,最容易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嘴。生活的琐碎,让人对眼前的幸福毫不自知。
不信你试试,有烦心的事儿了,出去看看海、爬爬山,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渺小,自己那么微不足道,更不要说那点儿烦心小事了。
看到这儿,熟悉我的海粉,可能会想:
海妹,你不是说过《做妈妈,真的无需洪荒之力!先做快乐的自己!》吗?你这不是自己打嘴了?如果我有懒癌的话,逼我为了孩子而走出去,我就做不了快乐的自己了啊。
我想说:
真正随心任性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活着,有些妥协躲不掉。好在,多数妥协只是暂时的。
其实,我们的生命可以粗略划分成几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里,我们需要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比如,作为妈妈,从怀孕到孩子一两岁,从生理到心理,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全身心的投入在孩子身上,是生物应有的本能。在这个阶段,可以心无旁骛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生命的诞生和哺育上,这就是快乐!
再比如,孩子三到五岁,哺育工作不再那么繁重,小家伙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小人儿了。这个阶段,我们终于可以从“奶牛”保姆模式,慢慢恢复成以前的自己。但这时候,小人儿还很依赖妈妈,此时的我们,正是做他们“人生第一位老师”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三年里,我们再忍忍,学着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带孩子走出去”上吧。等孩子五岁上学了,我们就真的可以进入“无需洪荒之力”的境界啦。
是啊!多了一个小生命,便多了一份责任。至少在孩子成年之前,我们不可能再回到二人世界了,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我行我素了。
养育孩子的付出,绝不仅是人力物力上的,更重要的思维转换,学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
许多人,自己长大了,便忘了孩童时的心理感受。这样的人,最容易忽略孩子的内心需求,特别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而有些人,哪怕垂幕老矣,仍保有心性单纯的童真。这样的人,天然具备关切孩子内心的能力,做他们的孩子是幸运的,更容易有幸福感。
想想自己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的都是在户外的,上树摘果下塘摸鱼……至于看电视的快乐、新玩具新衣服带来的快乐,很容易淡忘。
快乐和快乐不同,有能量层次之别。
因此,在如今这个在经济相对富足的时代,物质装备,已不是爱的最高体现了。爱孩子,就多多关注他们的精神层面吧,还给他们回归天性的机会和权利!
为什么是三到五岁?
你知道吗?三到五岁,正是玩乐的黄金时间啊!
五岁上学以后,周末就被各种才艺兴趣班占据。特别是有两个孩子的,要是再一男一女,上的兴趣班完全不同,接送起来就更麻烦。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时间和精力都不再那么空闲。要知道,许多兴趣班,并不是大人逼孩子去的,像跳舞、画画、滑冰、打球、游泳、体操等等是,都是孩子喜欢去的。
再大一点儿的孩子,更享受和同龄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就在家待着哪儿都不去,只要有朋友陪,他们也嗨得很。一起听歌、看电影、聊天、过家家。特别是十几岁以后,更加独立,开始不那么喜欢和父母一起出游了。
只有三到五岁的孩子,仍然很粘父母,也最盼望和父母相处的快乐。我们干嘛不顺应自然需求,好好的满足他们。倒不一定非得远途旅行,周围有什么活动尽量带孩子去就行了。这么大的孩子,可以跟着大人一起吃饭不用开小灶,大脑思维也正是扩展很迅猛的阶段。
懒癌家长的借口
借口一:太小了记不住
有的人总觉得孩子太小,玩完了长大一问啥也不记得,不是白去了嘛。其实这个想法有点片面。
孩子在幼年,多见世面,接触不同的东西,感受不同的场景,能加速大脑神经新链接的形成,对智商情商等各方面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不是他长大了还记不记得某次旅行那么简单。
以女儿松子为例。
摊上我这么个喜欢动物的妈妈,松子见识最多的恐怕就是动物,野生的、动物园的,力所能及的我们都没放过。小孩子的画笔就像他们的日记,记录着他们心里的快乐和喜爱。那段时间,松子笔下各类动物栩栩如生。下面都是她三岁时画的,是她脑子里对真实动物的记忆,不是照着画的。
松子三岁的时候,我们曾去史蒂芬港坐船看野生海豚。成群的野生海豚在我们的船边自由跳跃翻腾,对爱动物、爱大自然的我来说,那场景震撼心灵。松子还小,我不知道她内心到底有没有触动。回来后,有一天,她画了下面这张。我认出了,那是史蒂芬港的海豚们啊。
我举上面的例子,并不是说看个海豚有什么了不得,也不是炫耀松子画得多好。松子爱画,她把对生活的体验通过画笔表达出来。而对于别的孩子,可能把生活带给他的灵感,用在其它爱好上。
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建立在外界刺激基础上的。我们没办法把观察力和想象力直接灌进大脑。但是,孩子眼中的世界有多宽广?多丰富?多精彩?这是我们可以左右的。
借口二:忙、累
工作、学习、家务……各种忙各种累,都是不带孩子玩的理由,我很能理解。没有老人帮忙的双职工确实辛苦。如果实在有冲突,我想,宁愿其中一人暂时不工作或半职,只是孩子0到5岁的阶段性策略。
要知道,有些东西,一旦错过,过后是补不回来的。而钱,以后再赚也不迟,少挣五年的钱,对于漫长人生,真有那么大的损失?
其实,我们在决定生孩子的时候,就应该达成一致:
这个小生命,值得我们暂时牺牲一些现有的东西,包括工作、收入、职业发展等等。学会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别让自己活得太累。
对于我,我自知能力有限,体魄和精力都不如人,我很难同时兼顾孩子和工作。关键是,我对喜欢的事情,会全情投入,专注的事情一多,便会觉得心累。像我这样对物质要求不高、对精神世界又有点儿要求的人,宁愿舍弃工作和收入,成全内心的放松自由。
能力强的,既双职工又不耽误带孩子的,我很佩服。身边真有这样全能的朋友,既不耽误全职工作,又能在周六日保持高度旺盛的精力带孩子到处玩儿。
但也要看到,有不少双职工父母,嫌累而不愿带孩子玩儿。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你在心里真正把一件事当成必须要做的事,再忙,你也有本事腾出时间。
打个比方,有时候我挺奇怪,让她带孩子玩吧,她说上了一周的班,周末想在家休息呢。但这时你若说去逛街,她立马来劲儿,走上一天也不知道累啊,有木有?
这就是内心的态度问题。喜欢做的,再累也能忍,再忙也能挤。
至于那些忙不到头儿的家务活儿啊,真的,适当降低自己的卫生标准吧。我觉得,带孩子出去玩儿,远比地板是不是脏了更重要。脏就脏点儿吧,再说,能有多脏?现在的居住条件比上几辈不知强多少。记得小时候,我姥姥家里还是泥土地面呢,孩子们不也一个个健康成长着?相反,生活在过于干净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患上各种过敏,抵抗病菌的能力偏弱。
借口三:不想花钱
在澳洲,钱,真的不是借口。我觉得澳洲是个挺适合穷人的地方。这里,许多适合孩子的娱乐活动,根本无需花钱。澳洲众多的免费公园、美丽的海边,都不要钱啊。还常有各种主题的嘉年华活动。光一个春季嘉年华,就搞得每个区、每个学校都有,不想花钱,行呀,你就每个区都跑一跑,每个学校都转一转。有的嘉年华里,所有娱乐项目都免费,有的是个别免费。反正,无论你是什么样的经济条件,都能找到适合你的玩乐模式。
人生真的不长,别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上!当我们要闭眼的那一刻,回顾此生,或许会发现:今天的地扫没扫、该升的职升没升……都是那么无足轻重。
真正在记忆里闪闪发光的,是你和所爱的人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带孩子玩儿,让他们的童年色彩缤纷,和吃好穿暖一样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