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多年的好基友从北京邀我微信视频,早先知道他租了4500的房子,知道比较穷了,没想到这么穷,都舍不得直接电话了。
但咱毕竟不是一个嫌贫爱富之人,他作为一只万年单身狗,给我打电话送红色炸弹的概率不大。想到这里,便心安理得地点了一个接受。
按惯例,先肯定是一番互嘲与互怼,突然间扯出来周末去青岛的事,亲姐生娃了,第一次当舅舅了,这我之前也是知道的事。
“我包了个大红包,买了俩,一个都要9块钱。”他静静地说着,而我默默地看他装逼,哈哈哈哈。
“我问我妈,给多大红包合适,你知道他怎么说的?”“你是儿子,做妈的肯定护着你呗,肯定说尽量少点。”
我俩是高中同学,都来自小县城,我稍微幸运些,在城里长大,而他从小就是农村生活,各种农活都是体验过的,而我也就是对各项劳作都有些了解罢了。按理说,他母亲这样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肯定是重儿轻女的。以我家族情况看是如此,我妈妈姐弟一共是三人,上边有我的大姨,下边有我的舅舅,三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养家糊口都还可以。以这样的情况看,我外公外婆完全可以安度晚年了。可事与愿违,外公是个非常和蔼的老头,印象中从未发过脾气,且很勤劳,有次暑假在他那住过一段时间,逢集市必出摊,挑自己种的瓜果蔬菜去卖,也因此攒了一笔不菲的积蓄。可他心心念念自己的儿子,经常问还有钱用吗?慢慢地就将自己攒的积蓄全送给了儿子,得了啥病就找两个女儿,自然在女婿们面前也难有长辈的威严。这样的例子在我老家比比皆是,有让女儿早早出去打工赚钱给家里盖房的,有明确表示家里房子留给弟弟的等等。
多年的生活经验让我思维固化了,觉得农村的父母肯定是向着儿子的,于是,便有了上边那样的回答。
“我开始以为也是这样,本想去个两三千就差不多了,没想到直接跟我说八千,她说她去一万,你就八千吧。”基友有些无奈地笑道。
“哈哈哈哈,就八千吧!”我忍不住笑了起来,“你妈妈很有个性啊,一般不都护着儿子的吗?”
“是啊,上次结婚去了一万多。”
“你家这礼金确实搞的蛮重呀!”
“是啊,不过上次我姐没要。”
“那这次应该笑纳才是,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回头一想,对他妈妈心中多了几分敬佩,一个没啥文化的农村妇女却有着大智慧啊。表面上看,让儿子去了大的红包,但实际上这样的红包会有赚赔之说吗?就俩亲姐弟,难不成以后弟弟有喜事姐姐不来?
其实,不管红包大小都是亲人之间情感的传递,作为母亲,让子女之间互相给出较常人高出一大截的礼金不就在教育孩子们:你们之间的感情与他人是不同的么?
现在我们常常感叹,各家都不容易,红色炸弹能少就少点吧,朋友之间确实可以,毕竟面那么广,一般人都会感受到压力。但是,最亲的人之间不行啊,亲人之间是要多讲感情,少讲算计才是啊,如果连最亲的人之间都要互相算个明白,整个清楚,这感情不就淡了吗?
感情不是钱能换来的,但钱毫无疑问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选择给谁,给多少,那是心中的一杆秤的。
或许,我们可以改变下思路,学着让最亲的人之间多给点?
看看他下次是不是1万8?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