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尾巴——一位80后的艺术自白

1

前几年,“80后”这个词是很容易引起争议的,它经常被拿来与“90后”对垒,什么“80后”怎么样,怎么样;“90后”怎么样,怎么样。现在,当大家都在晒“18岁”的时候,当“00后”也开始登上舞台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有太多的人,都太过沉溺于个人的小我之中,都喜欢以个人的意见去揣度群体的心理,所以,才会对不同的人加以比较,并分出许多不同来。

其实,当我们把自身拉出来,跳出这个时代来看自己的话,不管你是“70后”“80后”“90后”还是将来的“00后”“10后”,都将被时间淘洗。所谓的代际划分,其实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可能还会引起更多的问题。我们并不能把人群切成各种群体,然后说,这个群体怎么样,怎么样。这样做,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不大公平。因为,每个时代,总有例外。

另外,如果真有什么群体的话,那也只能是一个,而不是多个。在现代化的大潮下,人的心灵、性格大多被经济、权力所裹挟,所摧折,同化的程度非常严重,不大可能出现独立的人,更别说独立的群体了。所以,现如今的情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一个“80后”的艺术自白,这个标题似乎起得有点大。因此,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我在这里只代表我自己,只代表一个生活在落后乡村的普通角色而已,只是一个而已。“艺术自白”中的“艺术”,其实,也不高雅,只是通俗的乡村文化而已。至于“自白”,我也很有自知之明——我并没有到成才成家的地步。这里的“自白”只是为了回忆过去,总结自己罢了。

我记得,有一次陈丹青在北大百年讲堂演讲时,提到过他一次特殊的观影体验。那是关于贾樟柯的。他说,当年他在纽约把《小武》的录像带塞到录像机肚子里时,小武出现了。我一看,这次对了。一个北方的小痞子,烟一抽,腿一抖,完全对了。中国的小县城有千千万万个“小武”,从来没人表达过他们。但贾樟柯这家伙一把抓住他了。

贾樟柯,1970年生,比我大十多岁。他电影里的小武,我也见过。陈丹青的演讲,贾樟柯的电影《小武》,就好像一只拂拭历史尘埃的手,拂去了我记忆中的尘土,让我小时候的环境一下子清晰起来。我知道他们所处的位置,我知道他们所做的姿态,我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我。

我不是北方人,我在中国南方。那些小混混,有的比我大,有的年龄跟我差不多,有的甚至还是我的好朋友,他们也常吸烟。有一段时间,我也跟着他们吸。但他们还不到赚钱的年龄,家里又穷,供应不了他们的烟。

所以,他们就到处流浪,寻找资源,寻找可以变成烟的东西或人物。有些人,可能从此就走上了不归路。那样的时代环境,谈接受教育都奢侈,还谈什么艺术。

贾樟柯说,他在荒败的小县城混时,有很多机会沦落,变成坏孩子,毁了自己。但他终究没有,反而用艺术的形式,表现那个时代,那些人物,这的确了不起。这也就是说,生活,大多数的生活,我们都处在一个当局者迷的境地,有一天,自己抽身出去,像一个置身事外的人物——上帝,看清自己的周围,大家都在做什么而自己也机器般复制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人,终究不能继续沉沦,终究不能毁了自己,而应该让自己走出来,并开始未来的征程

我之所以把这个名字起为一个“80后”的艺术自白,原因也是贾樟柯的经历启发了我。这篇文章是一个人,在某个时段,尝试将自己抽出历史的一种努力。它截取了一个人的人生片段,然后把它铺展开来。它是一块地图,是一张画卷,还是······,究竟是什么,其实,我并不清楚,它又能展现什么,我也不明了。但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有些经验是相通的,它可能属于某个时代的特殊人群,它也可能属于当下,属于我,甚至,它可能属于另一个时代。

因此,在这篇文章里边,我所能做的就是,不妨大胆些、仔细些、真诚些地讲出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体验,并衷心期待在某个时代,某个地方,能得到某个人物的感发,呼应。

2

我常常觉得“80后”,是一个抓住前一个时代尾巴的群体。相比较前辈们的饥饿体验,我们感受不深,但也不少。在我们所处的年代,社会逐渐开放。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文化开始繁荣。

但在农村,还有很多人吃不起饭,读不起书。生活完全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家,比比皆是。周围不是鸡鸭鹅,就是猪牛羊,你说我们能有一个很好的艺术氛围吗,你说我们能接受很好的艺术教育吗。答案是,不太可能。

读书的孩子,不是翻墙逃学,就是打架斗殴。不读书的孩子,不是沉浸在电子游戏室,就是到处流浪。但与此同时,中国大地的另一边,文化之花却灿然开放。书店门口排起长龙。李泽厚在北京各大学巡回演讲。青年学子翘首以盼。“朦胧诗”的讨论日炽。“先锋文学”在艺术的沙场上冲锋陷阵。但这些,我从没耳闻。

新千年过后,我到潮州韩山师范学院读书,我才知道钱钟书,我才认识沈从文,我才知道原来还有个卡夫卡,还有个马尔克斯,而不仅仅只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狄更斯。我的无知,在大学里,被曝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我因之而感到羞愧。但面对这些,我又能说什么呢。

潮汕地区,地处岭南,又濒临南海。山妨碍了北方文化的渗透,海又阻止了本地文化的出行。潮汕文化,在我看来,它只有一个特色,那就是他的“自足性”。这里的人民历来偏安一隅,自得自乐。他善于休闲,善于玩乐,却不善于表现。

历史上,也许是因为战争,也许是因为饥荒,也许是因为疾病,许多人从北方过来。他们带来了中原文化的雨霖甘露,滋润潮汕这片沃土。艺术的细胞,开始滋生,开始发酵,从而形成了各行各业。但与此同时,艺术的观念也开始固化。我很怕用“固化”一词,因为固化了就等同于没有发展了。固化了文化,虽然像是有了自己的个性,但也丧失了与别人交流的机会。
image.png

我不愿这么说自己的出生之地,可实际情况却往往如此。这很让人心痛。在我成长的经历中,在我所在的普通乡镇中,你很难看到外来的文化。我们能感受到周围的生活热乎乎的,有温度,却也无比的单调。你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艺术元素,但这些元素只是谋生的工具,只是自娱自乐的工具,没有人知道推广,没有人知道弘扬。

贫穷的家庭环境,让我们接受不到更好的教育。自足的潮汕文化,让我们认识不到更多的艺术。这就是我当时的情况,现在回想,常常感慨,常常唏嘘。但历史往往这样,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最后,再引用陈丹青老师的话作为这一节的结尾。他说,我在知青岁月中也有太多机会沦丧,破罐子破摔。但我永远不会等谁来救我们。等人来救。那是奴才的思维。每一个人应该自己救自己,从小救起来。什么叫做救自己。

以我的理解,就是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哪怕写文章时标点符号也要弄清楚,不要有错别字。这就是我所谓的自己救自己。

3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说的这些话很悲观,又感觉像是在否定自己生活的年代与区域。不是,绝对不是。我不否定,也不鄙弃我的出身、我的家乡。相反,我反而很感谢他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总是慢慢成长的。当他长大以后,不能因为他现在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就否定他过去所有的一切。这些我都懂得。

含蓄、内敛的潮汕文化,塑造了同样含蓄、内敛的我。这些我也永远不会忘记。在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中,能对我们产生艺术熏陶的东西,其实很少,也很简单。我在头脑中搜寻,能够留下模糊影子的记忆大概有这么几件。

其中之一就是画画。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哪一天突然就画了起来。开始得有点莫名其妙,结束得也有点令人不解。也许,是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也许,是年龄比我稍长的孩子的带动。总之,有一天我回家之后,突然就对着挂在卧床前边的布帘临摹起来。布帘上印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我现在还记得,那花瓣是粉红色的,非常鲜活。
image.png

偶尔,我还会跟一位长我一两岁的孩子,学写毛笔字。这位比较年长的孩子,善素描。我的另一位好友,善画战机。还有一位擅长水墨。等我上了高中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身边的许多同学都有与我极其相似的经历。

当时,我们却买不起画本,也没有字帖,更不会看到什么名家画作,这个时候,就得搜寻各种东西,来做我们画画的老师或榜样。在我们有目的地搜寻一番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周围很多东西,上边都有图案。

比如,卧床的四周和它顶板,就有许多草木虫鱼或者山水楼阁。比如,家庭的门板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就连我们夏天用来扇风的塑料扇子,上边也有凸起来的图画。还有贴在墙上的“薄膜”盆景。等等。等等。虽然上边的内容无非四君子与石头之类的东西,但对我们来说,这已经非常珍贵了。

当时,我们自己并不知道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也没有老师告诉我们应该走向田野,走向大自然。我们没读过《儒林外史》,不知道王冕画荷花的故事,也不认识欧阳修,看不到他在沙滩上学写字的情景。我们甚至都不清楚布帘上,扇子上,门板上,墙壁上的画作究竟是好是坏。总之,我们没有艺术自觉。但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有总比没有强。

多年以后,我才在潮汕各地的乡村“祠堂”、“老爷庙”、“轩子”、“亭台”等地方,发现许许多多同样的题材。只是树木更高了。鸟儿更多了。亭子也大了不少。有的图画,色彩更加浓烈饱满。有的图画,线条更加流畅自然。潮剧当中的许多著名人物、经典故事也常被涂到墙上。什么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姜太公钓鱼,说到底,这些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是从以前到现在,也一直没怎么变过。

再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五四时期的许多人物,在他们童年成长的经历中,也临摹过不少东西。鲁迅临摹过古典小说中插图——绣像。丰子恺临摹过《芥子园画谱》。他们后来都引领风潮,卓然成家。但学到这些知识的时候,我已经放弃绘画好久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从今天开始,要热爱你的工作 工作不养闲人,团队不养懒人 一定要全心全意热爱你的工作 积极投身其中 它让你大半生有事...
    Una笑笑阅读 110评论 0 0
  • (一)路上 早晨七点,夜色如墨,浓雾弥漫,似一张大幔包裹着楼房,路两边的街灯疲倦不堪,微弱的力量使劲撑起雾幔的压迫...
    风铃儿声声阅读 330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