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博看到这样一句话----只因人在风中,离散不由你我,在那一刹那,心真的被拉扯了一下,真真切切地心酸。
活了不活二十年,但也结结实实地体会着相遇相离人去楼空的变迁。人真的太渺小了,被裹挟在时间的洪流之中,挣扎,妥协。人在精神上是自由的,但我们却始终不去承认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其实没那么重要。人呐,太脆弱了。
我第一次产生离别这个概念,是在我姥姥去世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生死。生死,莫过于是这世上最切肤的离别,它意味着永恒,意味着穷尽一生的长度。那是最爱我的长者,十一二岁的我很容易把对父母的爱迁移到同样那么爱护我的姥姥身上,于是那一年我把姥姥加上父母那份哭得伤心欲绝。
当我开始成熟点,羞于提起当年的贪生怕死。认了人老必有一死的无奈。而去年大伯的死却如当头喝棒,再次把生离死别硬生生摆到我面前。前后不过几月,再见面便已是阴阳两隔,太突然了。更可怕的是,这是一个信号----父辈这一代已经开始老去。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信号,搡着我直面至亲的生死离别。“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你”,这个总有的一天并不是那么遥遥无期,并不是你赖着不走这一天就能永不来到。上一秒,就在你抬起手时的指缝间,在你偷看着心爱的姑娘的耳畔,在你手指划过手机的停顿,呼声而过,啪叽打在教室的后墙上,碎得稀烂。光阴的流逝从不停歇。那么,剩下的时间究竟还有多久?我不敢想,也不想去想。
又到一年毕业季。
今日,我还依稀记得小学一个班集体哭得稀里哗啦的样子。那时的日子太长,长得包含了太多的回忆,我们只知道一个班的人就这么散了,却不知道我们的童年在那个夏天,也就这么散场了。Ade。我们再也不会花一下午在沙坑里挖洞,筑起我们的要塞;再也不会那样一整天待在外面,玩滑轮,自行车,圆卡,游戏王。。。甚至什么都没有,只是在院里疯跑也不会觉得无聊;甚至再不会看到,当年躺在草地上看到的星空。如今的我们,乏味而无趣,却不愿意承认。无聊成了我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的理由,即使破天荒的出来,慵懒散漫打着哈欠也是常态。出来不确定玩点什么是一件了不得的事,而又不知在何时我们被灌输了这样的理念----消费才是娱乐,没什么钱的我们自然也没什么上的来台面的娱乐方式,于是,nice,又多了一个宅在家里的理由。
等到初中毕业的时候,人们就不再哭了,那时的我们兴冲冲地奔向前方,总以为自己成熟了,鄙视一切软弱,装出一副坚毅的样子,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打败。那时的我们,挺好,青春无敌。
不知什么时候,日子变得绵密而又尖锐,不给回忆留下一丝余地,但是和你们的经历却成为忙忙碌碌中的停靠,是岛屿,是港口,是具体。
其实,很多离别不像生死,不像毕业,它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点。很多人很多事是慢慢淡出你的生活的,直到有一天,突然想起,却连那个人的脸都想不起来了。其实这是幸运的。有些时候,我们是眼睁睁看着一段关系渐渐淡去,却无力阻止,只能看着他从指缝流去。恋人渐渐敷衍的亲吻,挚友只能礼貌的问候,因为我们都懂啊,有些事是无法强求的,又何苦让对方难堪呢。
再回首,那些面孔是那样的鲜活真实,却又是那样的遥远,像一张张老旧照片。其中很多人,或许此生都不会再见到了吧?这个城市有几百万人,我们有幸相遇,参与了彼此的生活,留下些许痕迹,再分别,过程普通而又充满奇迹。所以,所有那些温暖回忆中弄丢的人们----见过你,很高兴。
借用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人生如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