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见:语言上如此,行动上也有类似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有职业病:如果你是医生的话,就会形成某种不自觉老爱洗手的习惯。洗手本身是个好习惯,对于医生所处的场景来说,严格养成洗手的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你长期从事这个职业的话,这个习惯不但会自然形成,在形成之后,它还会被自然地携带到其它场景当中,而你自己不自知。
生态位决定认知,特定的生态位一定会导致特定的认知方式,而这种认知方式,有些时候会给你带来优势,但是离开了那个场景,或者场景已经切换,你的这种习惯却不会自然地切除,那么,它就会变成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东西。
我们生活中,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工具,甚至一个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方法,在起不到好作用的时候,常常会起坏作用。比如公司里那些做事情特别少的人,一定是给公司制造麻烦最多的人——这种人就属于“人力资源的阑尾”。
对我们个体来说,认知上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阑尾,我们要及时识别、切除这种阑尾,避免关键时候给我们制造大的麻烦。
吴伯凡
今天的课后,大家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自我检测:佛教讲“身、语、意”,身是行动,语是语言,意是思维、习惯。在这三个方面,你有没有类似于阑尾的东西?通过和你最亲密的人、常接触的人的交谈,让他们告诉你“有哪些东西是你认为自带的,而他们觉得完全是没必要的”,把它找出来,然后制定一个切除阑尾的计划。
#感:我觉得“收藏”功能其实也没什么用。每次看到好的文章好的链接,习惯性的先点收藏,想着以后可以拿出来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思:虽然我不喜欢强加于他人意识,但每次遇到不错的学习内容都想分享给他人。期望他人与我也有同样的学习心情。可总是往后不了了之——好心得不到回报。
#行:没有共同学习热情的人,永远体验不了学习中的乐趣。我也得改改自身这种好为人师的行为方式。阑尾虽不疼不痒,却下意识影响着自己在做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