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认识“耳顺”是什么意思?
先要纠正两点,后人对孔子的误解
1、孔子最核心的学问,其实不是学问,而是一种心智功夫。这种心智功夫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叫做【心智系统转换】,借用佛教语言来表述,叫做【动态入定】,佛教的是【静态入定】。
《大学》是一本非常完整的【心智系统转换】教科书,《中庸》是【心智系统转换】的重点讲解。《论语》是孔子对弟子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点评,以及弟子的学习心得。
2、我们以往对孔子的解读,都是依照儒家的文本,然后,按照国家的政治需要、社会的道德需要以及个人生活经验的需要所进行的解读。孔子的很多思想被解读得非常的通俗易懂,但是,实质上,都已经不是孔子的本意了。
孔子的这句“十五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就是被后人用个人的生活经验解读了。但是,解读到了“耳顺”这里有了很大的费解。
其实,孔子这句话,是在说他自己印证的【心智系统转换】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5到30岁,是懵懵懂懂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虽然老师说得每个字都听得懂,可就是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心智系统转换】的体验,很难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因为语言、文字交流的前提是共同的经验,缺乏共同的经验,是没法用语言、文字交流的。
而【心智系统转换】的学习者,缺乏心智系统转换经验,所以学习起来很难。
第二阶段:是30岁以后,到40岁之前。
这阶段中,孔子突然明白【心智系统转换】是怎么回事了,开始真正练习心智系统转换,属于找到了门道,这就是【立】的意思。
第三阶段分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是40岁到50岁之前,这个阶段,【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但是,还不牢固,很费经的坚守,这就是【不惑】的意思。
后一个部分是50岁到60岁之前,这个阶段,基本完成了【心智系统转换】,在新的心智系统中已经很扎实了。【知天命】所表达的是“无惑”的意思。
第四阶段,也分两个部分。
这里重点来讲前一个部分“60而耳顺”。
一个人心智系统转换完成以后,处在了一种全新的心智系统中,这个时候,这个人还需要做什么呢?
还需要做的,就是打开意识的内在感知空间。
耳顺,就是意识的内在空间打开的意思。
耳顺为什么是意识的内在空间打开的意思?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专业的音乐常识。
音乐家听音乐,与普通人听音乐,是不一样的。
音乐家听音乐是用意识的内在感知去听的,专业行话叫做“内在听觉”。
“内在听觉”并不是听觉,而是一种内在的全感觉,是一种内在的通感:包括了视觉、嗅觉、触觉、味觉。
音乐在专业音乐家的意识中,不仅仅是声音,而是有画面,有通感的,这也就是贝多芬、斯美塔那失聪后,照样写出伟大作品的原因。
我们熟悉的观音菩萨,也是“看到了音”后,修成了菩萨,所以称为“观音”。
孔子是超级乐迷,曾经听过一次音乐会以后,沉浸其中,三个月不知肉味。
所以,孔子用而“耳顺”来表示内在感知空间的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