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昨日在美国留学时的房东Roze来信,信末问“你可曾还记得我们当年在客厅时的谈话?你可曾过上了你想要的生活?”
Roze,很精明,60多岁,一个优雅的老太太,但并非十分热情之人,却竟然来信问我这个问题,想必她一直很想知道答案吧。是啊,多年后,你可曾过上了当年你想要的生活?
一年时间住在她的家里,记忆里的收获也是满满当当的:那个15平米的小屋,那个绿色庭院,那个红色门廊,那幢二层小楼,那个院内的摇椅,那束探进我一楼窗户的粉白花朵……
还清晰的记得作为心理咨询师的Roze,当年有给我做过一次心理咨询。坐在她家一楼古朴的大客厅中,白色的地毯,白色头发的Roze带着一方清灵又有质感的蓝色丝巾,手里拿着一支笔,不时询问不时涂写。一会功夫可能觉得我心理没有什么问题吧,两个人就开始闲聊起来。当时向她讲述了我将来回国后想过的生活,她是那样感兴趣,竟然安排第二天让男主人Andre(同是心理分析师)访问了我,以至于我猜想自己当年是否被他们当成了哪种标本?
而今,我到底是否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呢?Roze在我回国五年后的一封来信,又一次将这个问题砸向了我。
独乐乐
是否过上想要的生活,需要每个人先厘清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想过的生活是一定要有书香为伴的,如同身体每日需要摄入营养一样,书籍是我每日精神呼吸的必需品。
鸡飞狗跳的日子里,其实想存留一方这样清净的读书天地并不是容易的,好在有早起的习惯。于是,清晨到上班前的两三个小时里,展开一卷书,或是东方阳明的精要,或是西方雨果的慈悲,或是孔老夫子的平实敦厚,或是普里什文的自然之卷……同时,不断凝练成笔下的文字,一篇篇微博发送出去,有时也会获得他人的共鸣。在这几乎都是转播的网络时代,写下自己独创的语言和文字,感觉如尘的日子似乎有了麦粒一样颗颗饱满的幸福。
喜欢这样安静、清朗的读书时光,珍视每天早起这段时间的清明、朗润、寂寞和幽静,身和心都可以自由地游走。很多人会恐惧这种寂寞的侵肤入骨吧,所以将自己投陷于喧嚣的尘世,好让自我消失不见。其实,寂寞是用来沉淀和扩大心灵的。萨特说“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还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决定余生做自己生命的至友。
生命走到了这样的境界,走到了素与寂,走到了独守一个人的清欢,空和、自在、随喜.......是的,越来越愿意在黑夜中清醒,不断将自己的梦想打磨,在白日如如地绽放。是的,黑夜中我不断奔向黎明,朝向那粉红色的晨,欢唱着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来寻找光明……”
实际上,每日的读书时间并不长,但坚持一直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则,所以就看到了时间叠加起来的努力和奇迹。回国的五年里,还是读了几百本书的,算是构建起了自己小小的精神城堡。城堡里筑造了几方田地,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国学。每顷园地到现在都还没有郁郁葱葱,但既然种下了种子,而且还发了牙,并还有信心和信念扩大下去,金黄的季节应该不会太远吧。
众乐乐
一个人读书是快乐的,一群人读书又会怎样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教师读书会”、“大一读书会”、“大二读书会”、“大三读书会”纷纷诞生。于是的于是,我过上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每周几乎都会有读书会,读书会的一个半小时,是我最开心、最沉浸的幸福时光。那种大家一直处于“思”的状态真的让人特别享受,思考本来就是人的本性之一。那种大家在一起的交流和碰撞真的特别精彩,由此我知道了什么是生成和对话,也会经常感受到什么是“高峰体验”,似有神明的光临。
读书会的时空里,每个人的感觉是灵敏的,心灵是安全的,对话是真诚的,语言是精准的,精神是高蹈的,因为我们是对着经典在言说,亦是在言说伟大事物。
自从有了读书会后,终于感觉自己逃离了一种家庭主妇式的生活。不要以为教师就不是家庭主妇,如果你的教学几年都没有重大改变,如果在教学之外你没有学习和提升,如果你一天除了教课外主要的话题就是柴米油盐老公孩子,就和家庭主妇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读书会可贵就可贵在建立了一个场,进入这个场,就自觉屏蔽掉了一些家长里短,大家可以自由言说一些我们平时看似特别矫情的精神、理想、追求、未来……你不会觉得怪异,并会获得很多共鸣和扩大。
渐渐发现大家原来都有这样的诉求,因为这是我们作为灵性动物的需求,我们都需要精神的倾诉和交流。但多数苦于没有这样的场,所以叔本华说“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但读书会中“我们既不庸俗,也不孤独”。
当然,读书会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读书会的时间放在周三下午就不合理,因为总和下午开会冲突。其次,读书会的书目有很多我的倾向,如何拓展书目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再次,文本的深度还要挖掘得更深一些。最后,一个半小时还是有点短啊,虎头蛇尾的感觉很明显。总是会遇到新得问题,但不怕问题多,只怕不开始,很多人不就是死在不敢开始上嘛。
此外,读书如果不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也就无异于读死书、死读书了。学以成人,阅读古人和中外经典的过程,也是思考、认知、修炼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也是小我拓展到大我的过程,也是人性之真善美、人类精神宇空不断宏大的过程,也是利己和利他、成己和成人相结合的过程。如马斯洛说:“认识到把利己和利他看成是矛盾的和完全排斥的,这本身就是人格发展水平低下的特征。责任、义务变成了乐事,乐事和义务合为一体了。工作和玩乐的区别也变得模糊了。当利他主义成了令人愉快的利己的事情时,利己的享乐主义怎么能够与利他主义对抗呢?总是被描述为具有最强烈的自我和最明确的个性的这些人,恰恰是最有可能易于没有自我、超越自我和以问题为中心的人。”
身乐乐
读书和锻炼,一个养心,一个安身。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只有身体调顺了,心里才会强大,很少有人如史铁生一样身体不断在医院透析却还能发出那么温暖的精神之光。
我本脆弱,身体一有个风吹草动,精神就很容易塌方,所以锻炼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去年到现在,锻炼已经快一年了。身体越发轻松、轻盈,感觉体内呼吸顺畅、空旷,精神也越发清醒、清矍。无法忍受一个臃肿的自己,不是说“一个人连自己体重都控制不了,还能指望他(她)能控制什么”。
每日中午一个小时的羽毛球,都能达到衣服湿透,袜子湿透,头发湿透的程度。一天也因为中午的释放充满了希望。是啊,忙碌疲惫了一早晨、一上午,中午将淤积在心里的污浊之气都通过汗液排泄出去,精神很是愉悦。下午再小睡片刻,人也就充满了活力。
锻炼其实也很难坚持,一开始体育馆人满为患,但到现在最经常坚持的也无非是一两个人而已。以前说过,这些年自己什么也没剩下,只剩下坚持了。
坚持锻炼后,每日精力更加充沛,甚至遥想这样锻炼几十年后,必然会让退休后的自己受益。那将是一项非常重要必要的投资,因为非常渴望退休后,再过几十年有质量的生活。琴棋书画、健身旅游,是那样美好地规划了自己的晚年。如果身体不堪,精神也会沦陷吧!
问答乐
这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的云淡风轻,但生活对谁都不是容易的,做起来都需要勇气。
是啊,过你不喜欢的生活需要勇气,过上你喜欢的生活更需要勇气。后者需要有做减法的智慧,有认真生活做事的勇气,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认清生命的能力。
记得“大三读书会”结束时,与童鞋们做了一个美好的约定,就是“五年十年后希望看到不是家庭主妇式的你们,希望你们能过上你们想过的生活,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其中一个童鞋答到“至少在以后的人生,当自己想要放任自流的时候,想起这个约定,想起读书会的时光,想起现在的我们,它应该能及时把我们引向正确的方向。”
也许,五年后,十年后,我也会如Roze一样,给你们写上一封信,信末也会问“你可曾还记得我们当年在读书会时的谈话?你可曾过上了你想要的生活?”
Roze,就这样回复了你,回复了自己,回复了生命的提问。我的答案是“虽然生活从来不曾取悦过我,但我终是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长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亲爱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