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只说给懂得人听
我们走着走着好像越来越沉默了,不是我们的话越来越少了,而是懂我们的人越来越少了。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和不懂我们的人交流起来真的是特别的累;而懂我们的人就算你什么都不说也会懂。
难道说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孤独就是常态?有时候真的是挺羡慕那些个小孩子的,三五成群,嬉笑打闹,没有烦恼,最大的烦恼可能就是零花钱不够花吧。
自从离开学校之后,这种感觉就越来越重,以前在宿舍无论你说一个什么话都会有人回答你,现在回想起来,有人回应的感觉是真的很好。
那时候,一句话可以引出一大串的故事,有时一言不合还会去买点酒,即使聊到深夜也不会罢休。聊的天方夜谭,喝到不省人事,也许有人和你说话,有人陪你喝酒就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现在你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你发了一大段的话,或者你本有许多掏心掏肺的真心话和对方说,而对方可能就回你一个“嗯”字,就感觉在你的热情上给浇了一盆冷水。那些满腹的委屈,刚到嘴边的话,想与人分享的喜悦通通咽了回去。
所以很多时候,我回答别人的时候都不太喜欢用一个“嗯”字,我觉得它太孤单了,我想给它找个伙伴,喜欢用“嗯嗯”,至少我觉得这样会温暖一点,不要因为一个“嗯”字,就将你要和我说的话憋回去,你可以继续说,我一直在听。
前不久,我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分手了,对方删除了他的所有联系方式,他就那样和一个红色感叹号聊了几个月。
那几个月里,他哭他笑,或吵或闹,都不会有人回应他,有时候不是我们无话可说,真的只是无人可说。
我们更应该将我们的话说给懂我们的人听,懂你的人无须你长篇大论,你一个眼神便可懂你心中的五味杂陈。不懂你的人,你说的再多,也只是觉得你在无病呻吟,无理取闹。
何必呢,如果这个世界上真心就能换来真心,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意难平。真心还是留给懂你的人。
哪有什么真正的感同身受,每个人都说独立的个体,没有谁能够完完全全的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他人的悲喜。
鲁迅曾说,一部《红楼梦》,单就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你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谁会真正的知道你的深浅厚薄,最大的限度也只在理解,包容和共鸣。
因为懂得,所以珍惜。但是懂得不是懂事,有人说成熟的标准就是懂事,不爱发脾气,不是的,那只是因为知道了就算是发脾气了,也不会被理解,所以下次就会避开,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懂事。
黄磊老师在《向往的生活》中说过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对方身上的小缺点越来越多,那是因为他越来越爱你,因为有爱,才会慢慢卸下心房。”
有一个懂你的人,大概就是你能在他的身边做回一个小孩子。知道你的欲言又止,包容你的患得患失,懂得你的沉默和悲伤,守护你的孩子气。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身边的某个人越来越懂事,那么有可能你正在失去他,请你不要庆幸他的成长,因为他正在把你请出他的世界。
人越来越宅,生活越来越窄,所有的社交全靠一部手机。时间长了,好像不联系也不打紧,不联系也不难过,只不过好像错过了很多东西。
发出去的消息就像石沉大海,永远得不到回复。突然遇到很开心的事情想与人分享,转身发现身边并没有人,于是说,算了吧,这件事情好像也没有那么的开心。难过时想找个人一起吐槽,但是人家有自己的生活,就不去打扰了吧。
如果我沉默,不要怪我孤傲,我只是不知道和你说一些什么。
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在千万人中,遇一知己。给你最简单的喜欢,最平凡的陪伴。懂你的人,最温暖。
这一生会遇见很多人,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会在岁月中走散,若在时间的洗礼中,有那么几个人从未离场,知道你的好,见过你的狼狈,理解你的落寞,明白你的疯狂,欣赏你的追求,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