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差途中看完这本书,对这本书感觉不错,它让我有兴趣读下去,而且给我带来思考和感动。
1. 人生策略:遇见,定位和创造
所谓遇见,就是随遇而安。但是你怎么知道一定能遇见?比遇不见更惨的是当你遇见了却发现自己把握不了,无力实现。
定位的重点是先作规划,根据所制订的规划来实现目标。问题是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你想定却不一定能定得下来。未来最吃香的工作或许现在还没有出现呢。你压根就不知道,如何提前作好规划?
创造的精髓在于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你不知道社会和自己的未来会怎样,那么最好的策略是培养出在哪儿都能活好的能力,最终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因势利导,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2. 价值观与定见
从小到大,我们被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灌输了不少“工具-目标”的价值链条。但很多时候,走着走着,我们忘记了原本的目标,却错将工具作为目标本身。像有钱-幸福,人们原本是追求幸福的,但很多人最终却变成追求财富本身。就像有一次我跟老公探讨,老公问我,“你完成业绩是为了什么?完成业绩其实应该是你实现目标的途径,它并不是目标本身。你要想明白你到底追求的是什么,不要错将途径变成目标本身。”
3. 重新定义成功
古典讲到人生的四个纬度:高度、深度、宽度、温度。高度就是大多数人理解的功成名就。深度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宽度的含义是利他,这个他可以是自己的亲人也可以是陌生人,温度是对自己。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很多人追求某一个特定的维度,通常是高度,而另一些人追求其他的维度,如蹬三轮车助学老人白芳礼追求的是宽度。还有些人追求不同维度的相对平衡。作者用这四个维度更清晰地将目标分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成功。成功的衡量标准有了更多的维度。人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这四个维度的总分也是有限的,所以每个人过怎样的生活取决于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这些维度中分配。
4.写给苦难的你
作者讲了三个故事。第一和第三个故事都让我觉得很感动。第一个故事是尼日利亚高中老师艾巴的故事。他被分到沙漠边缘的贫困地区的高中作老师。他为了能让更多当地的孩子读书,设计出一个罐中缺罐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减少大量劳动力,从而使得当地更多孩子能重返校园。艾马的信念是:如果你必须面对一个苦难,那么你一定已经拥有了改变这苦难的资源。
很多人面对苦难或困难时,更多是愤怒,抱怨,指责。有多少人能相信自己能有机会改变苦难,又有多少人能竭尽全力地寻找解决苦难的办法?
第三个故事是曾获得感动中国的小贩阿里木的故事。他从老家到毕节,流浪了五个城市,仅仅希望做个城市最下层的小贩,却无处容身。他想了八个月,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最终的结论是教育的问题。于是他决定有了钱,将所有的钱用在教育上。八年间,阿里木共捐出10万善款,帮助160名贫困学生。一根羊肉品利润三毛,这是他33万串的利润。
阿里木所经历的苦难变成他理解自己使命的门。他是那个把光引进黑暗中的人。将苦难升华为使命,阿里木值得敬佩。
5.学了一个词:功不唐捐。就是你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的高大上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