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老先生在笔者看来是相当一位务实的人物,他在近代史上叱咤风云般的表现也得因于此。在内忧外患的年代,推动戊戌变法绝对离不开务实的人物的表现。而不巧,历史轮回,又是一年的戊戌年,今天的我们,就从其治家方面的观点,了解下当时的藩家军为何能如此气势恢弘,同时也纪念其当年的不朽传奇吧。
晚清时期的重要肱骨之臣,有很多都是从曾国藩那儿出师而来的,包括签订了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的李鸿章。而对来虚心求学的教导,曾国藩都是以其治家的方针去培养的。比如说,李鸿章是一个喜欢睡懒觉的人,而曾国藩中有一戒就是“早起莫贪睡”,然后李鸿章就不能吃早餐了,算是一种惩戒吧。
其实曾国藩对于治家也是相当严格的,他坚信“家兴于‘才’”,也就是说一家的兴旺,在于有贤人出。何谓贤人,他的解释也很简单明了,那就是能够自立之人。那么,怎样算出贤人呢?“穷则思俭,俭以善德,俭以养廉,有德有廉,可谓君子”。可见,其对于品德的树立是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仅仅有德就算自立了吗?非也。他的第二条家规就紧随其后而出:严加训诫,学会谋生的一技之长。这一点笔者也是大为赞同的,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讲的是一个古代大家庭,对其代代的子女严格限定,特意特定哪家的子女学习木工,哪家子女学医。现在看来的确有些荒唐,毕竟人的兴趣志向无法定夺,但是他们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在社会上可形成的互帮互助的结果还是很令人印象深刻的。所以,对其治家方针的总结,便是“做人孝为先,勤俭持家久”。而其对于“俭”字的解读,那意境不可谓不深,“出则成器,居则惜福”。也就是说,不管你富贵了也好,贫穷也罢,都要恪守俭这一道,富贵的心态则是要记住富贵来源于俭,而贫穷的心态则是要秉记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福,而不能随意挥霍浪费。所以,其对于财,也看得比较开,“财可助人,也可舍人”。而这样的情境是离不开其思想和德行的端正与高尚的。
藩家军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的有声有色的,是离不开其教子有方的思想。在这方面,他是很有心得的,对其先后顺序的展开也是大有别开生面的感觉。尤其是其很多东西是不随时代的发展而落伍的,这才是其可佩的地方。
其第一条则是戒除嫉妒与贪婪。这样的一条真是直指人性的最大弊端了。一个人,如果过于嫉妒与贪婪,则容易将目光放到不正确的地方上,所做出来的举动也是损人害己的,可见其在品德的树立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认知上,是有一定见地的。
第二条则是训则,训则1:慎独心安。对于这点,我想对于一个性格保守的曾国藩看来,是很有一番体会了吧。我记得有篇讲过他不是很聪明的小故事 ,话说,他小时候,夜晚背书,然后有贼摸进来想等他睡去后再行窃,谁知他读了很多遍依然没有背下来,那小偷倒是按捺不住了,直接跳出来将其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扬长而去。有些人将其解读为笨拙的人也能通过努力出成就,但这样的情境解读为慎独心安或许别有一番情趣了吧。训则2:主敬强身,尊重别人。自己对自己敬重,算是自尊自爱吧,同时也要尊重别人。训则3:仁民达人。对别人宽容豁达,则是让自己更轻松。训则4:勤俭神钦。这个不知怎么解释好,要么就是想表达要做到勤俭,让神都钦佩,要么就是要做到连神都钦佩的勤俭。反正怎么说,强调勤俭要做到。
第三条视做官富贵如浮云。其实能将其列为一项,还是挺能理解的,毕竟曾国藩是一代集儒学、道家等一些学问的大成者。在这方面,他的看法是相当有自信的,首先,要富贵的话,你得懂经商;要当官的话,你得懂学问。为何要视做官富贵如浮云呢?那是因为你必须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境地以及自己的能力。他的见解便是,一个人如果用心读书而没有成效,就应该把读书做官放在次要地位,而以主要精力去经商致富。经商获利之后,为了子孙后代考虑,就应该把经商放在次要地位,而专心读书经世。这样一松一弛,相辅相成,要么赢得万贯家业,要么获得高官厚禄,就像车轮运转一样,不断循环变化。这点我是相当佩服的,大有道家阴阳相生之理。
第四条是“看”“读”“写”“作”中增长本领。这点我倒是感觉是学以致用的解读了,本领增长从哪增长,学习。如何学习本领?古人那就是学习古古人。拿起一本经书名著的,先看上一遍,写得好的有价值的,再读上一遍。读完过后再抄写下来,抄写下来过后自己按照其方法也写出一个出来,然后本领就慢慢上来了。
第五条是恒心和毅力。对于恒心和毅力,找曾国藩代言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带领藩家军灭太平天国,几次想着要投江自杀被属下解救,可见其的恒心有多强。而对于毅力,可见其攻城的方式,古代攻城总有许多不同的巧妙方法写进书籍,成为经典案例。但是,要说起曾国藩攻城,那得另说了,什么里应外合啥的就别提了,只有一招,挖战壕,每晚向前挖上一段距离,不断靠近城墙。然后里面的敌人就这样被活活给憋死的,毕竟长久的围着,人家也要吃饭不是。而最久的攻城战长达两年,谁家城墙里能储备那么久的战粮啊。所以,只要你看到是曾老先生的战役,城墙外面一片狼藉,可见其毅力不是常人能比的。
第六条就是早起莫贪睡。这个在开头就有过描述,这点笔者也是大为赞同。结合现代的一些书箱也是大有相得益彰之感。比如那本,嗯,忘了书名了,反正就是教育人们如何睡眠的书了,比如对床的舒适度的考察,枕头高度的选取,人要往哪边侧睡,室温多少更易睡好,睡眠规律多久会醒一次等等。其中谈及到的一点就是睡眠时间过多并不能让人更精神,反而会更累,比如说你贪睡睡到中午12点起来,你反而会疲劳没有精神。而道家有位大师也对起早解读过,他的思想是,人在远古时候,还是以狩猎为生的时候,为了安全考虑,都会是一个比较警惕的存在,几乎会在凌晨5点便不再睡,且很清醒的存在,那时候也正是天空逐渐明朗的时候。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那种感觉消失了,很多人在那个时候还是熟睡状态了。但是假若那时候醒了还想睡怎么办呢?怎么做到早起?那就是起来走走,活动活动便不会再要睡了,也正是那个时候活动活动了,整个人一天都精神满满的了,如果活动完了还是想睡,那就再睡个回笼觉也没多大碍了,因为你的精气神已经上来了。而如果没有活动,精气神没有完全舒展开来,则一天容易感觉到劳累。笔者也尝试过,还真如此说,感觉也还真是那个倍儿爽。
第七条,莫娇生惯养。这点在现代的人来说,还真是一个顽疾,而这点早已被曾老先生看在了眼里。古人所谓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无外乎则是富贵人家容易滋生娇生惯养,然后则是家庭的落败;穷不过三代,则是贫穷人家不会过于娇生惯养,因为没有那个条件,享受不了那样的待遇,则会奋发图强。为何现代的人会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其实正是因为富人娇生惯养的不多了,穷人反倒娇生惯养了。而取决于这样的结果的事实,则是源自于富人的心态比穷人的心态更健康。以前还尚有穷开心,现在的社会能主张穷开心的,不多了。这是基于物质与精神上的双失败造成穷人只能越来越穷。
第八条,崇尚节俭。这点我是相当赞同的。对于许多古往今来的中外名人的了解,他们的典型的共性就是崇尚节俭了。然而这样的风气在现今的中国反而是比较宝贵的了。只要你去了解像富兰克林、拿破仑、爱因斯坦等人,你都会发现他们虽然在财富的占有上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一个特别节俭的人。节俭是让自己可以不受其他因素的困扰,一心一意从事自己想要开拓的事业的动机,所以,他们对于这点都是惊人的一致。
第九条,健体强身,莫滥用药。这点对于大家来说都是绝无异议的,对于本人来说亦是如此,尤其是一个在2017年这一年就离去了四位亲人的我说,感受更是特别的深刻。其实人能活多久,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道家将之归纳为气,有气则有寿,人没了时气也没了的。所以可见道家终究是围绕着气来进行健身延寿。所以,从个人的观点看来,作为一家的人来说,尤其是对于家中的长辈,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其生气,让其整个气流畅起来,是比较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