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敏感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敏感的,你是吗?
原来人都是敏感的,只是生活更适合迟钝一些。
最近看的“牛人”的书都是心灵层面的,这也将我的心擦的更透亮些了,自然也就更容易觉察。
一些在心灵层面有成就的人,都是敏感的,对于感知,对于事实,对于世间的一切都带着觉察的心。
我之前的情绪是比较容易波动的,那时候是被牵着走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情绪如何起,又如何落。
我对它就像囫囵吞枣般的不理解,避之唯恐不及,来不及细细观之,便弃之如履。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不自觉地会随时处理小波澜,这是一种自发的状态,自发到过去快一个月了,我才发现自己有这么个好功能。
当我捕捉到心底的一丝不安或恐惧,便会静静地去感知它来自何处,并转化掉,有时也会告诉自己看到就好。
这会让我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平静的,过去知道任何不良的事物积攒多了都会有很强的破坏性,但知道归知道,发生的时候无意识的便会忽略掉。
道理懂的太多,没经历过,就会总将这些道理当成教育别人的资本,实则自己都未必真的明白。
这次呢,我体验到了,便真的懂了些,情绪是会积累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倾盆泻出,总以为是一件事情,或是别人引发的,实则是过去的点点滴滴堆积如山,之后便轰然倒塌了。
这当然不完全是我自己体悟到的,是书中的各个“牛人”的启发,《当下了力量》中告诉我如何活在此时此地;《观呼吸》中告诉我如何感知自己;《与神对话》中启发我世间一切的同一性;克里希那穆提的书每一本都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其深刻的意义。
我喜欢此刻的敏感,其实更是时刻的觉知。觉知这个词用的太多了,却发现没有别的词更能代表它,也没有别的行为更能比它让人清醒。
02 无限
你是活在有限里,还是活在无限里?
真正的牛人都是活在无限里,而不是着眼于眼前的得失。
最近看朱永新的《致教师》,有很多人问他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他的回答让我看到的就是无限还是有限的区别。
如果只是想要短时的目的,比如成绩,比如职称,比如很多能够用外在来衡量的得失,这就很容易用好坏,高低来比较衡量,这种幸福不是真的幸福。
如果找到自己的使命,发现教育于自己的意义,真的将它当作一个崇高的理想,而不是概念的堆砌,那么,这种生命无限的延长,使命不朽的延展,更可能让我们看到幸福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
可说起来好听,做起来呢?似乎不好做。当我意识到自己更多的停留在有限中,才知道有些事情未必是做不到,而是压根还没看见。
过去我想做个好老师,想帮助学生有个好成绩,看到学生,关注到本身,以为已经做的很好了,实际上还是在有限里兜兜转转。
我以为只要我认真备课,好好讲课,对学生就是负责的。可对学生来说,在他的人生中,这样的被传授知识,是不是意义够大?
每天,每节课,听老师讲,听老师重复讲,听老师没有太多形式的、反复的、一层不变的讲,是不是能提升除了记忆力以外的能力?
长达十几年的思考力匮乏对于学生无限的生命是不是负责任?
短期目光是老师的通病,也是学生被各种强加的看待问题的方式。
雷锋说:我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现在看来这个无限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使命感。
庆幸的是看到就不晚。
牛人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告诉我们很多道理,无论是亲自口传,还是书,课程,都只是告诉我们一些知识。
真正能让它们起作用的,是我们自己的体验,是我们不断的感知和体悟。
所以,感谢牛人的同时,别忘了感谢自己,提醒自己,学而后习之,方能成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