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喜欢“灵性修行”这个词语,搞得神神叨叨好像在修仙之类的一样。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人希望能够对自己有更多了解,对世界有更多了解,希望自己能够更开心,人生更有意义。
“灵性修行”容易有两个“走火入魔”的方式。一个方式对所谓的“自我”过于执着。
修行也好,成长也好,目的无非对自己的裁剪,重组,更新和新建。在这个过程里,必然有一些“必要的丧失”,就像要建新房子,总得砍些树或者拆个老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可是人需要的一个事情是“确定感”,我们容易希望以“确定的自我”的方式活在“确定的世界”里。这种确定固然是安全感的来源——之一,可是它同样也是自我欺骗,自我妨碍和自我无力感的来源。另外一个是我们容易把“我”的定义扩大到“我的习惯”、“我的思维”等等事情上。可是或许他们只是身上的石头,雕刻下一部分,我们才能在石料里浮现出来。或者用肥肉的比喻,肥肉固然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然而它们并不是我们,更不是不可消除的。
第二个“走火入魔”是人在感觉生活太沉重,自我太沉重的时候,容易想把整个自己,整个人生都抛掉。又比如,有些人觉得和人相处是不那么容易的事情,于是把整个人际关系都抛掉。然而这是一种“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谬误。洗澡水固然要倒,但是如果孩子也丢掉了,那一切事情都没意义了。
《断舍离》里把房间整理的过程当成是重新审视我们和身边物体关系的过程,一件一件整理,从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出发,决定什么东西丢掉,什么东西好好保存。人生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这么一个过程——虽然难,但这正是修行的实质。修行就是一点一点认清和选择,把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选出来,并从此以之为人生力量倾注对象。
《少有的人走的路》里说自律的四个要素——延迟满足感,接受事实,保持平衡——只记得三个了。
算啦,不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