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没必要总是提前系统构思一系列文章的,例如本文预备介绍芥川龙之介作品《河童》,按照原本策划应该例一个专题名“近现代日本文学”的。但想想太累,先随手捻些贝壳,再汇入大海吧。
介绍作家一直是我之乐趣,因为原创见解不多,这相应填补了文章的篇幅,可能苍白,甚或无聊,可是深度不够,只能掩耳盗铃,弄己出拙以娱人罢了。写芥川,只想用他的两部作品证明其分量,《罗生门》和《竹林中》,也许问“竹林中”何者。先前我也一样懵逼,但看后明白,结合二者方有黑泽明的《罗生门》,芥川的《罗生门》实际很短的,也与电影主情节无关,可能就贡献了那个自私而存善的农民形象。这个农民遭荒,企图作恶求生又畏畏缩缩,见老妇拔死贵妇的头发出卖,还彼之身,抢了老妇人。戏谑之妙,环状结构,可能也对电影主题有影响吧。着重应谈《竹林中》,这是电影情节的主来源,那个众说纷纭的故事,每个人护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遮蔽辩解,揭露赤裸裸的人性。芥川作品成就了黑泽明,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他的地位。
地位从来是实力博取的,芥川的才华掩盖不住,鬼才,一点也不虚夸。谈芥川,就以我最近看的作品《河童》为例,像一个武陵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但介绍的异域不同在,芥川描述的是妖兽河童的世界,这就有点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味道了。可我觉得最接近的却是《格列夫游记》,那些大人式对政治、伦理、社会的调侃,二者神似。我最喜欢的一些情节,也许曾经感受过,但不同于芥川的讽刺与想象。河童国关于恋爱、生育、战争、宗教、阶层的方方面面就是疯狂扭曲的现实,雌性的疯狂追逐示爱,动物性的野蛮而有效,也是女性的解放;不节制生育,但雄河童趴在待产雌河童生殖器上问婴儿是否愿意出世一节,忍俊不禁;同河狸开战,民族主义宣传甚嚣尘上,死伤无数换取胜利;各教共存,自身有民族宗教,感没感受到这是日本,那民族宗教是不是神道教;关于河童的阶层,下岗工人处死供大众分食,作家诗人自杀殉道,像樱花一样在最美的时刻凋零。种种看似是河童国之事,无处不是当时日本现状,20世纪二十年代,军国主义萌芽的日本,各教繁杂的日本,工厂榨人、阶层矛盾的日本。芥川通过书,介绍了那个历史书浓墨重彩的抗日战争以前的日本,混乱彷杂。
这一类借物喻人,可能也勾起我《西游记》的异域情节,但芥川想象力纵然是追不上吴承恩的。可那现实的笔触,奇异的描述,也令人别看生面。同时挖掘的河童题材,我一直喜欢,下次介绍《河童之夏》,会再次讲述我的河童情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