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思想:心智能力的不同,使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境遇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得到不同的结论,最后作出截然相反的选择。
心智的力量
面对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心智能力的差异竟然会使人们因为相同的理由---“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做出竟然完全相反的选择。
心智的差异
1.关于兴趣。经常有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认为没兴趣。首先,这些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最终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 会不自觉地尽量回避自己的短处。问清自己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儿我并没有做好?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不喜欢,就要分辨另外一件事儿: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另,人们总是说他们真正的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可事实上,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遭受挫折而已。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没兴趣往往只不过是结果而已,却被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惩罚就是大量的时间白白流逝。
2.关于学习方法真的真的至关重要么?---------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
开启心智
1.控制自己的大脑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 ” 不要无意识的被大脑支配,而要有意识的支配自己的大脑。 2.控制自己的情绪 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因大脑的痛苦遗忘机制的副作用。 3.推迟满足感 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轻松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于是,你不仅从容,而且快乐。你会变成一个守时的人,一个生活有规律的人,一个身边的朋友都信赖的人。你会定时去健身房,从不为自己瘦得太慢而烦恼的同时竟然用节食甚至吞食泻药的方法去减肥,因为,在那些人因为无奈而抱怨的人面临绝望的时候,你早已经是持续锻炼了许多年的健康的人。
做目标计划时,先从短期开始。做长期计划不是人人都有那个能力。也需要练习。
摆脱经验的局限 猴子实验
关于自学。1.抛弃幻想: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一直持续地进步。实际上,学习的时候,进展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肯定不是线性的(在你确实努力的前提下),而是一个并不规则、上下起伏,但最终总体上依然是上升的曲线,打个比方,有时候就有点儿像华尔兹那样,先进两步再退一步。不要在感觉没进步或是进步慢的时候动摇而放弃。这样的话,你永远体会不到“突飞猛进”的感觉。
2.写下自己当时的疑惑究竟在什么地方?支持的,记录下几个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实例;反对的,也一样可以记录下几个自己的支持理由或者实例;甚至那些无所谓的,也可以写下为什么自己觉得这完全是无所谓的。这样的记录会使任何一个有着这样良好习惯的人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反刍”。这种“反刍”能力,是我们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的受害者的重要保障。
对待考试的态度 :热爱考试,因为你想要这个通行证。如果你连这样愚蠢的考试都无法通过的话,那么愚蠢的不仅仅是考试本身。
教是最好的学习。等于自己学,只有学好的人才可能教会别人。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在知识上不吝共享的经历,最终会让你明白这是最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并且获得的永远都是尊重。
耐心培养记忆力
纸笔记录。有序,就不会进入脑子的无意识里。“遗忘”是我们的自我保护功能。我们必须挣扎着经常整理已经输入大脑的信息,尽量让他们有序地排列起来——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记笔记。记笔记的方式参考如下。
小心成功学
1.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的。正态分布。资源的有限。努力。现代西方经济学缘起于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的学说,经过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年)的补充,直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才算是彻底正视资源的稀缺性,认为经济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研究“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换言之,要在承认资源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效率”。 平静并且理性地接受“资源稀缺”这个现实,其困难程度超乎想象,乃至于从人类整体来看,理解并接受这个现实大约花费了将近2 500年——从狄奥根尼斯,到凯恩斯。
2.成功学的核心缺陷——一是“比较”,可是问题在于,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区分出不需要比较的幸福感。然后优先实施。时间会一如既往地分分秒秒、岁岁年年地流逝,但,你会惊讶于你生活的变化。每一秒,每一分钟,每一天,每一年,时间的质量由于对幸福的追求和感知的差异竟然会如此不同。而是“个案分析”有的没有逻辑,不全面。比如爱迪生的例子。三是小心成功者的话。认知偏差。虚荣。记忆,大众的需要等。客观看待。(努力从失败者身上吸取教训)
努力是应当的。尽管奈特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努力”相对于另外两个因素——出身和运气——是最无足轻重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现实的例子,有相当数量的人,不管是古今还是中外,都确实通过“努力”最终改变了他们的“运气”,进而改变了他们孩子的“出身”问题。
关于工作效率 1.用黄金分割定律。如果有10个小时的支配时间,那么6.18用来工作,剩下的。3.82享受欢乐。你是正常人。
2.时间分割法。120分钟专注时间切割成6块20分钟。中间犒劳下自己。总共可能要花150分钟。
3.不要回避困难。这是导致效率低下的原因。简单的事快速做,留出时间解决困难的重要的部分。学习上,比如:准备托福考试,天天只做阅读听力,但不去练习口语和写作;工作上,比如:做项目计划天天讨论WHAT却从不提及HOW;生活上,比如,天天对恋人说我爱你却从来不花时间想想人家真需要的是什么……都是同样的恶习在背后:专做简单的,回避困难的。
4.做事拖拉。实际上是学习能力欠佳的表现。只愿意做简单的容易得到奖励的事。克服拖拉,从全面正视任务开始。拿到任务,先全面分析一下所需要的技能。诚实面对自己,找策略。被低估了的今天 被高估了的明天,明天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都是错觉,要运用心智的力量控制大脑。
5.把生活调整的慢一点。不要一开始就定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冲上去很快就坚持不下去放弃。所以,正确的策略应该是:要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怎样的技能,然后确定那是一个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地执行该计划。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往往会限制我们的思维。而我们的思维被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所左右的结果是,我们的行为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停止“”要是……就好了”不要后悔,于事无补。多想想现在如何做。过去决定了现在,而现在决定了未来。
提高团队效率的策略。 以上是一个人自我管理必备之策略。如果,你是个团队的管理者,那么你的策略可能就要做出一点点的调整——如果把你的整个团队比喻作一个人的话,那么你就是这个团队的“头”。于是,你就要花很长时间分析每个人真正擅长的是什么(并非他声称擅长的)以及真正不擅长的是什么;而后花很长时间分析每个拆分出来的小任务所需之技能,之后的事情就不言自明了。
成功的核心要素:耐心。耐心基于了解。比如跑马拉松,提前了解路程,分段目标。分段标志。
比别人更早一些开始准备,早一点,再早一点。想想吧,有些人可以提前一两辈子开始准备一件事情。越早一点,你与时间这个朋友之间就会变得越亲密;与你更加亲密的这个朋友会让你的每一天都多那么一点点从容;而一点点从容,会让你爱上时间这个伙伴。
“无论如何,都不要也不应该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么做不仅不对,并且愚蠢。”
正态分布是概率论中的最重要分布。大量的实践与理论分析均表明,大多数随机变量均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如测量的误差,学生的成绩;人的身高与体重;产品的质量数据,投资的收益率等等均可认为服从正态分布。
事实上,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思考方式是:要想办法从理解上把抽象事物转变为具体事物——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抽象事物。因为你把时间具体化为金钱,使得你开始格外爱惜时间,并且开始动脑思考“我应该如何运用我的时间呢?”须要注意的是,过去你常听到的那句“陈词滥调”——“时间就是金钱”事实上并没有改变你对时间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