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两个学生都跟我倾诉他们出国选专业的一些纠结。
其中一位女同学本科是金融专业,她自己对这个专业比较喜欢,但听周围一些亲戚朋友说,金融专业毕业了就是进银行工作,她又对在银行工作不感兴趣,所以这些天都很苦恼。
另一位男同学本科计算机专业,但他对市场营销特别感兴趣,想研究生换专业。可是他的父母却极力反对。他们认为,计算机的就业前景很光明,程序员起薪的薪水就比其他专业的要高得多。想到未来的工作,他觉得父母说的也有道理,所以很迷茫。
这两位同学遇到的问题很普遍。我们从小到大都在不断地听到周围的人说:“小女孩去学个舞蹈、钢琴吧,别学围棋了,那都是男孩子学的”;“学中文专业?那以后你只能当老师了”;“别辞职,辞职了没有稳定收入,你怎么生活?”等等。
其实,这类言辞的本质都一样,那就是: 否定了人生具有多种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循规蹈矩,在百花齐放的花园里,死死地抓住其中一根稻草,误以为已获至宝;或者像被套上眼罩的驴子一样,闷头朝着一条道走,完全不顾其他的大路。这种排除其他可能,只依据狭窄选择范围做决定的模式,往往导致我们在专业上、职业上、甚至生活上变得短视、麻木、丧失活力。
我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之前从事了7年IT项目管理工作。回国后,我彻底转行,讲起了心理管理的课程, 当上了英文写作老师,还办了一个书友会。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继续留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做着白领的工作?我告诉他们:人生不一定很长,但有可能很宽,我想尽量拓展这个宽度,尝试其他的可能,让“可能”变成“可以”。
又有人说:“那你以前的专业不是荒废了吗?”其实,以前的专业背景不但不会荒废,反而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实践现在所做的事情。 比如:我在做项目管理的工作中,逐渐意识到,生活中的事情其实都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项目。用项目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去规划和实践,能够避免很多错误和弯路,从而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我之前接受的计算机技术的知识,也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以至于在教授英文写作时,能够把这种思维方法运用在教学上,更好的帮助我的学生。
我对那位金融专业的女孩说:“学金融不一定毕业后要在银行工作。你可以为财经杂志撰稿,可以在大学教书,可以在你感兴趣的公司从事财务工作,可以自己创业。”我对那位计算机专业的男孩说:“换专业没什么不好,以后你的计算机知识可以帮你做市场分析,你的理性思维能够让你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客户的需求。”做金融圈里文笔最好的,和做营销界最带技术感的,是一件多么酷炫的事。
知识是融会贯通的,能力是相互作用的,不要让以前的专业背景、工作稳定程度、和薪水成为尝试新鲜事物的障碍。也不要让职业的熟悉度成为跨出“舒适区”的牵绊。而是要让之前自己的所学和所得成为探索新领域、着手新事业的资源和帮助。 别让世俗的观念、他人的想法禁锢自己的心, 只要对生活怀有热情,找准目标,踏实努力,就能实现人生的无限种可能。
喜欢就点赞并关注我吧:)谢谢鼓励!一起加油!